字典翻译 问答 小学 作文 【求[事事关心]作文1000字左右!.】
问题标题:
【求[事事关心]作文1000字左右!.】
问题描述:

求[事事关心]作文

1000字左右!.

傅海威回答:
  事事关心   □作者:邓拓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时间已经过去了三百六十多年,到现在,当人们走进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旧址的时候,还可以寻见这副对联的遗迹.为什么忽然想起这副对联呢?因为有几位朋友在谈话中,认为古人读书似乎都没有什么政治目的,都是为读书而读书,都是读死书的.为了证明这种认识不合事实,才提起了这副对联.而且,这副对联知道的人很少,颇有介绍的必要.   上联的意思是讲书院的环境便于人们专心读书.这十一个字很生动描写了自然界的风雨声和人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令人仿佛置身于当年的东林书院中,耳朵里好像真的听见了一片朗诵和讲学的声音,与天籁齐鸣.   下联的意思是讲在书院中读书的人都要关心政治.   这十一个字充分地表明了当时的东林党人在政治上的抱负.他们主张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家事,还要关心国家的大事和全世界的事情.那个时候的人已经知道天下不只是一个中国,还有许多别的国家.所以,他们把天下事与国事并提,可见这是指的世界大事,而不限于本国的事情了.   把上下联贯患起来看,它的意思更加明显,就是说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而且,上联的风声、雨声也可以理解为语带双关,即兼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上的风雨而言.因此,这副对联的意义实在是相当深长的.   从我们现在的眼光看上去,东林党人读书和讲学,显然有他们的政治目的.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当时还是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为维护封建制度而进行政治斗争.但是,他们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得多了.   当然,以顾宪成和高攀龙等人为代表的东林党人,当时只知道用“君子”和“小人”去区别政治上的正邪两派.顾宪成说:“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留心民生,隐居乡里不讲求正义,不配称君子.”在顾宪成死后,高攀龙接着主持东林讲席,也是继续以“君子”与“小人”去品评当时的人物,议论万历、天启年间的时政.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说,并没有超出宋儒理学,特别是程、朱学说的范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顾宪成讲学的东林书院,本来是宋儒杨龟山创立的书院.杨龟山是程源、程颐两兄弟的门徒,是“二程之学”的正宗嫡传.朱熹等人则是杨龟山的弟子.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的时候,很清楚地宣布,他是讲程朱学说的,也就是继承杨龟山的衣钵的.人们如果要想从他的身上,打到反封建的革命因素,那恐怕是不可能的.   我们决不需要恢复所谓东林遗风,就让它永远成为古老的历史陈迹去吧.我们只要懂得努力读书和关心政治,这两方面紧密结合的道理就够了.   片面地只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只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真正的政治家没有不努力读书的.完全不读书的政治家是不可思议的.同样,不问政治而死读书本的人,那是无用的书呆子,决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真正有学问的学者决不能不关心政治.完全不懂政治的学者,无论如何他的学问是不完全的.就这一点说来,所谓“事事关心”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一切知识都要努力学习的意思在内.   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是愈来愈明白的道理.古人尚且知道这种道理,宣扬这种道理,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还不懂得这种道理吗?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比古人懂得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
点击显示
作文推荐
热门作文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