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历史 社会习俗变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问答问题。材料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经》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
问题标题:
社会习俗变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问答问题。材料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经》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
问题描述:

社会习俗变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问答问题。

材料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 ──《孝经》

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改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蒋良骐《东华录》卷五

材料二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精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辩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康有为给光绪帝的上书

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张枬《论辫发原由》

材料三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1917年)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狂儒辜鸿铭》

(1) 材料一中两段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怎样看待头发的?

(2)康有为和张枬提出剪辫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3)辜鸿铭所说的“心中的辫子”指的是什么?分析当时中国人心中仍存在“无形的”“辫子”的原因。

傅清祥回答:
  (1)前者从人伦(亲亲、血缘)角度,爱惜自己的身体发肤就是孝。后者从政治统治角度认为剃发留辫就是归顺清王朝。   (2)康认为有利于机器使用推广和国家富强,张认为是反清革命体现。   (3)旧的封建思想观念。辛亥革命不彻底,民众愚昧思想素质低,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