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关注社会热点见证司法进步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好人法”条款曾三度被修改。【第一次】2017年3月8日,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
问题描述:
关注社会热点 见证司法进步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好人法”条款曾三度被修改。
【第一次】2017年3月8日,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草案在三审稿基础上修改为: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救助人因重大过失造成受助人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一些代表提出,草案中“但是”的规定不能完全消除救助人的后顾之忧,建议修改。
【第二次】2017年3月12日的民法总则草案修改稿将这一条修改为: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助人能够证明救助人有重大过失造成自己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救助人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民法总则草案建议表决稿形成时,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称,一些代表提出,草案修改稿的后一句规定虽做了进一步严格限定,但仍然不利于倡导培育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建议删除。
【第三次】2017年3月14日下午审议的建议表决稿删除了前几次审议稿中的“重大过失”字样,仅规定“因自愿实施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1)民法总则“好人法”条款三度被修改的过程,体现了教材中哪些知识。
(2)见义勇为不担责,有什么重要意义?
马向国回答:
(1)此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民法总则表明全国人大具有最高立法权,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好人法”条款三度被修改表明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依法行使权利;“好人法”条款三度被修改目的是更好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有利于弘扬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表明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行为.据此分析作答.
(2)此题要求分析见义勇为不担责的意义,考查理解能力.见义勇为担责任损害了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不利于弘扬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因此见义勇为不担责写入法律,体现我国立法的进步,有利于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弘扬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12分)(1)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立法权.③人大代表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对人民负责.④我国大力弘扬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尚.⑤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行为.(其他符合题意的说法亦可酌情给分.至少3点,每点(2分),共6分)
(2)①是我国立法的一大进步,给善行和社会正义打下了法律基石.②有利于弘扬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尚.③有利于保护救助人的合法权益,消除救助人的后顾之忧.(其他符合题意的说法亦可酌情给分.至少3个角度,每个角度(2分),共6分)
点击显示
政治推荐
热门政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