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简述秦朝“书同文”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问题描述:
简述秦朝“书同文”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潘天红回答: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也有好几种写法.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这叫做“书同文”.《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里的“一”、“同”同义,就是“统一”.其实此语的最早出处是东周春秋时期的《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比划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的监狱,在坐牢的10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后世称为“隶变”),进行总结.此举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为御史,命其“定书”,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隶书”.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我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历史记载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学者都把「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看作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颂词,就连我们敬重的伟大思想家王夫之、鲁迅也是这样讲的.其实,这是读书不求甚解的一大误会.尊秦的九字经典,来自《中庸》的右第二十八章.原文是「今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程氏注「今,子思自谓当时也,轨,辙迹之度.伦,次序之体.三者皆同.言天下统一也.」如果《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那么文中的「今」,决不会是早于秦始皇「横扫六合」三百年的春秋末期,而是指尚能维持名义上的统一的东周.如果《中庸》如清代某些考据家考据的,是西汉儒生的伪托,那么,西汉的儒生和朝廷,同秦始皇有着最直接的深仇大恨,他们绝不会用美妙的词句去歌颂秦始皇的.所以,把「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当作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经典词句,是从古到今一些文人学者很大的误读和误会.那么,用「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来描述西周的松散统一或东周名义上的统一,是否站得住呢?完全可以.关于「书同文」,从《易经》、《尚书》、《诗经》、《春秋三传》等文献和地下出土的竹简、金石铭文来看,最迟在西周以后,汉字的符号、文法和文章结构,就是统一的.秦朝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隶书,只是书写方法的简化,并不是首次统一文字.何况,程邈作隶书,至今尚无实物证明,现在发现最早的是汉隶而非秦隶.关于「车同轨」,史书上说的是秦始皇修驰道,统一车辆轨道的宽度.可是,秦始皇并不是「修驰道」的创始者.西周就有国家一级的道路,称为「周道」或者「周行」.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