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政治 以“共处”为话题的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问题标题:
以“共处”为话题的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问题描述:

以“共处”为话题的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樊其瑾回答:
  有关"共处"若干理论问题   摘 要:和谐社会是指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和睦相处、共生共荣的关系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以协调、平衡、稳定的方式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睦相处、共生共荣.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国际上的自然延伸,而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和谐社会构想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和系统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一是发展,二是公正.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哲学基础;基本条件   一、如何理解和谐社会   目前有关和谐社会的讨论很多,但是在很多时候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却不一致,以致于没有一个讨论的共同基础.和谐社会不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形态,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那种意义上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不是要建立一种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平行的另一种社会形态.和谐社会也不仅仅是市民社会意义上的社会,不仅仅是一种城乡社区或非政府组织.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社区建设、非政府组织建设.和谐社会所谓的社会更多的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各种各样的人群共同体,小至家庭,大至民族、国家以至整个人类,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学校、一个学院.和谐社会所谓的和谐则是指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以和睦相处、共生共荣为特征的.因此,如果说社会形态指的是社会关系的性质,那么和谐社会指的就是社会关系的状态,是指人与人、人与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国际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之间和睦相处、共生共荣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以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程度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表现为原始社会的和谐社会、奴隶社会的和谐社会……等等,但是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这种状态也不仅仅存在于社区当中、存在于非政府组织当中,而是存在于所有的人群共同体之中,存在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层面.   二、和谐社会之“和谐”的多重意义   和谐社会的核心意义,当然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和睦相处、共生共荣的关系状态.这种状态,既因为与不同的社会形态相结合而有不同的性质,如资本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又会因为自身程度的差别而体现出不同的水平,如基本和谐的社会、高度和谐的社会,等等.我国当前已经是一个基本和谐的社会,但是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和谐社会之“和谐”决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状态,无论这种状态是指一种现实,还是指一种理想,都是如此.和谐社会之“和谐”,除了是一种社会关系状态以外,还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动力的和谐,也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当然也包括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等方式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推动历史的进步.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双赢或共赢的方式来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不是通过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的方式来推动事物的发展.二是作为过程的和谐,也就是以协调、平衡、平稳的方式实现社会的发展,实现历史的进步.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平和的方式实现事物的发展,而不是用急风暴雨、大起大落的方式来实现事物的发展.综合而言,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以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相合作、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为动力,通过协调、平衡、稳定的方式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睦相处、共生共荣.   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   中共中央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的同时,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由于这一理念既符合中华文化中的道德仁义追求,也符合基督教文化中的永久和平和公正秩序理念;由于这一理念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也符合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根本愿望;加上我国身体力行以“睦邻”、“友邻”和“富邻”为根本诉求的善意外交,现在它已经在世界上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构建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世界是一脉相承的.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国际上的自然延伸,而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中央领导集体同时提出这两个理念,表明其内政与外交的高度一致性.这和有的国家在国内提倡和谐,在国际上却到处伸手、穷兵黩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标志着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平天下方面思维和能力的日益成熟.事实上,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上看,很少有国内刀光剑影而在国际上却四面和声的,也很少有与各国交恶而国内却一片祥和的,即使有也不会持久.国内国外、党内党外,其存在状态往往是互相衍化的,古今中外的实际情况,大体都是如此.并且,中国要让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强国真正地认同和谐世界的理念,就必须搞好国内的和谐社会建设.国内和谐社会建设得越完美,和谐世界的理念就越能够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谐外交就越能够顺利推行.   社会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要想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状态,必须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达,或者虽然还不发达但却处在发展的过程中,或者虽然暂时还没有发展却充满了发展的希望.如果经济、政治、文化的水平都很低,或者处于停滞状态,甚至连发展的希望都看不到,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更不可能有持久的和谐.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名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3]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也都说明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丰富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   但是仅有发展,仅有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还不能实现社会和谐.不然的话,物质文化产品都已经很丰富的欧美发达国家,早已经是和谐社会了.美国的亿万富翁确实很多,但是美国的贫富差距却很大.1996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承认:“1979-1993年间,最低收入的五分之一家庭实际收入下降15%,而最高收入的五分之一家庭的收入增长18%.”“五分之一以上的美国儿童仍处于贫困之中.1979年以来大多数美国家庭实际收入已经下降或停滞.”正是这种社会不公,造成了美国社会的不和谐.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扩大也是威胁社会和谐的根本原因.这些都表明,要实现社会和谐,除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和精神产品丰富这一前提之外,还必须坚持社会公正,让每一个人都拥有参与发展的机会和享受发展成果的权利,并让每一个人都满足其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   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实现社会公正,这就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这两个条件,在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里都不可能同时具备,因此,在那些社会里,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可能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所以,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当然,可能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很高,物质和精神产品还不是很丰富,社会的不公正特别是分配的不公正还相当严重.我们要构建高度和谐的社会主义
点击显示
政治推荐
热门政治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