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问题描述: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儒学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刘椿年回答:
(1)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击;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2)同:都认为儒学强调“贵贱有序”的统治秩序;异:康有为认为儒学具备平等、进化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