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借重于古圣先王,在传统包袱沉重的中国、变化幅度最大的近代:演出最有声有色的现代剧,从而赢得人】
问题描述: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借重于古圣先王,在传统包袱沉重的中国、变化幅度最大的近代:演出最有声有色的现代剧,从而赢得人们的共鸣…这暴露了维新派受制封建群体意识,认为必须把西学和中学结合起来才适合国情.抽象地看这是对的,学习外国的东西,如不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民族化是没有出路的.然而维新派的所谓“中学”实为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旧学”,并不见民族化…不能不指出康有为等维新人士竭力装扮封建文化来为资产阶级的近代化变革运动提供理论依据,这本身就是一曲悲剧.
--黄达诚《试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中外文化的吸收和再创造》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派与东方文化派产生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中西方文化的性质差异是“古今之别”,还是“中外之异”;并由此产生学理(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上的差异,前者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后者强调文化的民族性.我们以前只讲历史的评价,忽略了东方文化派在学理上的贡献,这固然是片面的,但如今有的学者从一个极端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只以学理的标准来评价新文化派和东方文化派,而放弃了历史评价的标准,贬斥前者,而肯定后者,这同样是片面的.
--郑大华《关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思想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派的主张及其局限.
(3)据材料二,谈谈作者对五四运动前后文化派别评价原则的认识.
刘仁茂回答:
(1)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思想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即可得出答案;其积极影响则需结合书本知识从维新变法的推行和向西方学习两方面回答.(2)依据材料二“中西方文化的性质差异是‘古今之别’,还是‘中外之异’”、“前者...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