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历史 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A.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B.使理学成为正统思想C.
问题标题:
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A.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B.使理学成为正统思想C.
问题描述:

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

A.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

B.使理学成为正统思想

C.有利于市民精神的推广

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

孟小波回答:
  王阳明强调格心获得天理,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   南宋以后理学已经成为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   C项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   材料反映朱陆二人对获得天理的路径有分歧,而非对天理的内容有分歧,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