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制,取士之科……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呂
问题描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制,取士之科……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呂思勉《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1848年,英国财政大巨格拉斯顿组织专人就文官制度问题对财政部、海军部的部门做了详细调査,1853年底写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对文官制度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建议的中心是要求确立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 这个报告虽然在提出不久就在l855年2月被国会否决,但它的内容则成为50-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基本依据。1868年上台的格拉斯顿自由党内阁,曾力争用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任用文官。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
--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选官制度最突出的特点,说明其选官制度的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文官制度在英国建立的必然性。
(3)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国科举制和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二者的共通之处。
涂孟夫回答:
(1)依据材料“唐制,取士之科…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特点.“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结论.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导致工业资产阶级实力最强,议会改革又促进了考试与选官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学生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3)依据材料“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结合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可知选拔人才的方式及原则有相同之处.依据材料二结合科举制的影响得出影响的相同之处.
故答案为:
(1)特点:通过(分科)考试;层层选拔.影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社会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自由竞争的经济规则确立,为政治领域的改革奠定基础.政治: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代议制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3)选拔人才的方式及原则:通过考试公开竞争.社会作用:扩大人才来源,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