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幼儿 疾病护理 6岁的小孔雀开屏
问题标题:
6岁的小孔雀开屏
问题描述:

怀着感激的心,再次请教王老师: 我那6岁的儿子就像孔雀开屏样,无时无刻的给周围的人展示他自己 (聊个什么自己觉得新鲜的话题呀,展示自己新玩具呀..或者新去过的游乐场啊..什么的) .其实自己的知识也没啥特别的,除了话多之外.开始可以引起别人注意,大概应为他人小话多的缘故,开始大家觉得好玩. 久了,大家都很不耐烦了,或有些反感了..他自己完全感觉不到周围人的反应,仍然故我的自话自说. 我曾经试图跟他解释过,但效果不理想. 亲戚直接跟我说,得教育教育让他知道什么是内敛.我自己是有些困惑, 不是得鼓励小孩多说多表达吗? 我家的表达很好,但又过了? 我自己该怎么拿捏个度? 跟他怎么进行下一步沟通?

王临回答:
建议关注: (1)他急于拉着别人开聊的话题,是否比较集中在他特别感兴趣的、比较单调的几个内容上? (2)在别人试图引到其他话题的时候,他会不会顺势转移,还是执着到他自己固有的话题上? (3)别人在讲话的时候(比如老师讲课),他插话的内容,是否和上下文相关的,还是一开说又到他自己的话题上? (4)日常和家人、外人之间的交互、沟通状况如何?是否他这样执着的“话痨”明显干扰了正常的、应有的沟通过程?
zenmeban21回答:
王临老师是在想会不会有阿斯伯格倾向么?
王临回答:
是你先说的啊,呵呵。 这就是文字交流不可避免的毛病,一楼的字敲了很多,但可能忽略了关键点。我只是提醒关注一下。
王文革回答:
这个标题和这个比喻好像很不恰当,如果真的是展示他好的方面,我想亲戚朋友不会发烦的。是不是无分情境,不分对象,逮住了就开始对你打开话匣子,单方面的表述?如果是,那绝对不是你说的“表达很好”。如果不是,而是主题和情境、对象和恰当,那别人就可以重新找个话题岔开。 你判断一下,你的孩子属于哪种? 同时补充一下孩子在学校课间和课上的反应情况?他还有其他方面让你感觉到担心的吗?
王文革回答:
孩子没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仅仅是好炫耀,那也没有什么,虚荣一点而已。 1、“我曾经试图跟他解释过,但效果不理想. 亲戚直接跟我说,得教育教育让他知道什么是内敛.我自己是有些困惑, 不是得鼓励小孩多说多表达吗? 我家的表达很好,但又过了? 我自己该怎么拿捏个度? 跟他怎么进行下一步沟通?” 你言过了,与自己的孩子日常对话不能叫“沟通”。关于此词的应用情境和对象你自己思考一下,看到底是不是不能用于家庭成员间? 他应该不是和谁都这样,或者程度也不是你说的那样。否则他的状态就是严重的,虽然也有幼儿发生这样的状态,但极其少。可能是你夸张了一些?所以我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你只补充了课堂上偶尔也会打断老师。只要不是经常,那不是什么问题,可以接受。 鼓励孩子多表达,绝对不是这样的单边表达,你这里可能是偷换了概念。对幼儿来说,主要是生活口语表达。至于度,除了孩子表达的程度水平,还有内容的适合性。这些都是可以控制的,你可以在孩子单边表达的时候,切换话题就可以,而不是做一个旁观者或者评价者。你加入或者指导他们的活动,这样就会“做的多,说的少”了。 2、你也是“话痨”? 这个还没有显性遗传的证据,可能是环境熏陶的吧。 关于交往或者工作场所的语用,现在还不用担心。等孩子到了那个时候,那个情境下自然会遵守对应的规则。有的职业和岗位可能还需要话多,比如一些强势“LD”对下属好像容易表现出类似的行为来。 我总感觉,还没有到非让你纠正不可的地步。 如果有,一定按我前面就提到的,把对象、情境、发生频次、孩子当时的状态等线索详细地补充给我。我感觉判断一个孩子是什么,是怎样干预和支持的前提,这个不能颠倒顺序的。
王文革回答:
这样的事情很普遍吗?就是在孩子的生活中经常发生?或者总是这样?什么时候你发现他这样的?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制止住的吗? 你除了每天放学让他和你“沟通‘,其他你还采取什么形式来培养孩子多沟通的性格的?
王文革回答:
你这些措施和其他家长没有实质性差异呀,可能是你给赋予了更大的价值。 我也希望能给你帮助,但我从你的描述中得到的信息太少,你的思绪好像有点飘。每次让你补充内容,你好像不是很认真地看,回答的很少有对应上的。 别着急,慢慢补充吧。 孩子身体不好,是什么原因和什么表现?他出生后在各个方面和同龄孩子有差异吗? 如果你感觉到我没有能力及时支持你,请换其他专家来咨询,这样可能更有利于你解决问题。
王文革回答:
怎么不回应了? 可能是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也许我给想复杂了。 请先按王临的要求补充一下。
王文革回答:
这个大天使,怎么不回应呀。
点击显示
疾病护理推荐
热门疾病护理推荐
  • 营养饮食
  • 身心健康
  • 升学入学
  • 早期教育
  • 幼儿用品
  • 疾病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