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历史 根据《俄国侵占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而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问题标题:
根据《俄国侵占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而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问题描述:

根据《俄国侵占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而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卜冠英回答: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主要是依靠几个不平等条约来完成的.   按时间顺序如下:   一、1689年《尼布楚条约》(条约的平等与不平等问题现存争议)   从16世纪后期沙俄向西伯利亚和远东蚕食殖民,和中国在边境发生冲突,清康熙时,双方爆发雅克萨之战,清胜俄败,1689年双方就边境等问题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在领土归属方面,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的整个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属于中国;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地区,暂行存放,留待以后再议.   二、1858年《瑷珲条约》   侵吞中国黑龙江地区,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历代沙俄政府的一贯图谋.鸦片战争之后,沙俄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加紧其侵略黑龙江的活动.1849年至1853年,沙俄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随后,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大批沙俄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乘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威胁京津之时,派兵舰至瑷珲,胁迫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即外东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中被确认.   三、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一方面竭力怂恿英法联军北上进攻北京、天津,一方面又拉拢美国,伪装中立,以“调停人”的身份出现,试图最大限度地获取侵略利益.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清王朝极端恐惧,奉命谈判的恭亲王奕求和心切,请求沙俄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调停.伊格那季耶夫乘机要挟,14日,奕被迫与伊格那季耶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条约确认了中俄《瑷珲条约》的效力,再次承认了沙俄对中国黑龙江以北领土的侵占,并把《瑷珲条约》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割占,使中国彻底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的出海口.   四、1864年《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的西部疆界原在巴尔喀什湖.18世纪30-40年代,沙俄的边界与巴尔喀什湖相距尚远.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武装入侵、筑垒移民等手段,强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1860年,沙俄又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强行规定中俄西段边界的走向,把历来属于中国的山河湖泊和设在中国境内的卡伦指为分界标志,为更多地割占中国领土制造了条约根据.按照《中俄北京条约》的规定,自1862年8月起,清朝勘界大臣明谊与俄国全权代表巴布科夫、札哈罗夫等在塔尔巴哈台开始勘分中俄西界的谈判.谈判前,俄方拟定了与《中俄北京条约》边界条款的规定不相符的“国界草案”及“分界地图”,意图将更多的中国地方指为俄有,出兵占领所谓“国界草案”中俄国标明的山隘、要津,造成既成事实.谈判开始后,俄方坚持以中国常驻卡伦为界,“所有卡外尽作为应给该国之地”.明谊据理驳斥,未予同意.1863年3月下旬起,沙俄西西伯利亚总督出动俄军,向中国西部境内纵深地带推进,直指塔尔巴哈台、科布多、斋桑淖尔、伊犁等战略要地.5月,俄军乘新疆回民反清起义之机,继续入侵中国西部地区,并于6、7月间强占伊犁西北的博罗胡吉尔卡伦,伊犁岌岌可危.清廷迫于形势,于10月7日,派代表明谊等与巴布科夫、札哈罗夫在塔尔巴哈台签署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使得中国西北部边疆约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连被《中俄北京条约》列为界湖的斋桑淖尔、特穆尔图淖尔等都被划入了俄境.   五、1881年《伊犁条约》   1871年7月,沙皇俄国趁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侵占新疆并向东进犯之际,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清政府与之多次交涉,沙俄拒不撤兵.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1876左宗棠进军新疆击溃阿古柏,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1878年6月,清政府任命崇厚赴沙皇俄国谈判收复伊犁事宜.崇厚在沙俄的胁迫下,未经清政府允许,擅自与沙俄签订《里瓦吉亚条约》,该条约虽收回伊犁,但代价过大,国内舆论哗然.1880年,清政府重派曾纪泽赴俄谈判,双方重新签订了《伊犁条约》.   根据条约及其子约,中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却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