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有传说中的家长守则吗?
问题描述:
有传说中的家长守则吗?
随风而不动回答:
¢ 学会如何尊重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为他们走好人生之路做好准备,这对家长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 在学习之前,一定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让孩子一味依赖父母的指导,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 孩子学习的兴趣有了,但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不犯错误。这个时候你就得经常给他一些希望,一些鼓励,告诉他只要努力就能做好。 ¢ 所谓教育,并不仅仅指读书、认字,而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激发多样的兴趣,使孩子将来有可能更充分地实现自我。 ¢ 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大人对坏消息的态度远比坏消息本身的冲击力大得多。 ¢ 孩子这一次记不住和懂不懂没关系,重要的是你在“采取行动处理问题”,你解释生词的行为本身就是在教给孩子学习态度和方法。如果大人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遇到难点、疑点就绕过去,孩子就会养成“不求甚解”的坏习惯。 ¢ 优良性格有四个基础,一是快乐、活泼;二是安静、专注;三是勇敢、自信;四是爱劳动、关心人。 ¢ 只要大人肯认真听,小学生很乐意跟家长谈各种事情,错过这个阶段,大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 ¢ “会怪的怪自己,不会怪的怪别人。”遇到问题老是怪别人、怪环境的人,只会消极等待别人改变,而改变别人往往超出我们的能力,于是问题就会卡在那里得不到解决,吃亏的还是自己。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应该主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追究别人的责任。“既然这不是我们能改变的,还是说我们能做什么吧……” ¢ 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何,可以决定其智力才能发挥的高低限度。 ¢ 立场坚定,态度缓和。并且不要很多问题同时抓,应该一个阶段主要只解决一个问题。 ¢ “法乎其上,得其中也,法乎其中,得其下也……”——照上等的标准去做,可以得到中等结果,照中等的标准去做,就只能得到下等结果…… ¢ 懒是万恶之源 ¢ 同样是身处逆境,锐意进取者可以战而胜之,而随波逐流者就不大容易从中挣脱出来。 ¢ 认识到努力能弥补能力的不足,对8至12岁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充分肯定孩子所做出的努力,比表扬他取得的成绩要重要得多。 ¢ 短板理论——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由最短的那块木板来决定。加长短板,就能明显提高水桶的容量。 ¢ 对孩子来说,关心他们的爱好比关心他们的利益更容易取得认同感。 ¢ 你不要因为眼前看不到鱼,就放弃编织渔网,要知道,机会总是喜欢光顾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 别人不干的时候你肯干,不是更容易成功吗? ¢ 立志应当从关心他人开始。一个孩子只有学会关心他人的幸福和发展,特别是关心那些看似与自己无关的人的疾苦,他的心胸才会一步步摆脱狭隘的自我,把眼光从一已私利上移开,逐渐发自内心地投向周围的整个世界,进而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使命,并以高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去成就一番事业。 ¢ 关心他人时,一定要对不安全的因素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在一个对孩子们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对女孩子尤其如此),这是使孩子能顺利成长的起码“底线”。 ¢ 解决问题在萌芽阶段要容易得多。 ¢ 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就应当学会用成熟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一切不尽人意的人和事。如果需要,就以有效的方式去推进它的改善,而不是满腹牢骚,怨天尤人。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灾祸的概率对没遇上的人是万分之几,对遇上的人却是百分之百。 ¢ 任何事都不应事到临头再向孩子提要求,你希望他如何,就应提前教他,你不希望他如何,也该提前把道理告诉他。不要等问题出现后,孩子已经陷入“当局者迷”的境地,再跟孩子“针尖对麦芒”地交锋,这样只能让孩子恨你甚至离开你。有预见性的家长,应该把一切坏事都制止在发生前。 ¢ 心理素质影响学习效果。 ¢ 两次复习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30分钟,但又应小于16小时。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慈不掌兵”在孩子需要去“冲锋陷阵”的时候,只要不至于把弦绷断,我们从来不会屈从于内心的软弱和伤感。 ¢ 与其背莫如练。 ¢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以大人之心去推测儿童的心理。 ¢ 对孩子的教育,即便很严格,但只要从小抓紧,使他们养成习惯,也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痛苦。 ¢ 是非分明、始终如一,不行就是不行。有时答应,有时不答应,反而会给孩子带来痛苦。不允许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这对孩子就没有什么痛苦。 ¢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对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始终如一的定见,无定见是教育孩子的最大禁忌。 ¢ 即使父母的斥责和阻止是正确的,如果不让孩子知道其中的原因,那也是不好的。 ¢ 学习好习惯是需要努力和自我控制的,而坏习惯却无须任何努力即会沾染上。 ¢ 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取决于幼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如何。 ¢ 只要有兴趣、主动地学习,再用功也不会损害神经。 ¢ 父母们一定要好好地监督自己的孩子,使他们有效地利用时间。 ¢ 孩子的不良行为是由于孩子不知精力往何处用而造成的,这是一种精力的浪费。 ¢ 自古以来和大自然感情融洽的人都是心地善良宽厚的人。 ¢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 勤恳是一个人最主要的品德,是幸福的源泉,而怠惰是万恶之源。一个孩子的精力不用到有益的方向,就会成为破坏的力量,那是很不幸的。 ¢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的短处的父母,不配作父母。 ¢ 常受斥责,孩子对于这种斥责就会习以为常,母亲也失掉了权威,使母子之间产生隔阂。 ¢ 父母培养孩子时应当:父母的行为要自慎;从小养成勤恳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在孩子素质中注入“勇敢”二字;教会孩子遵守时间;在幼年时代就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教孩子会服从;戒除说谎的恶习;摆脱贪婪的本性;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体罚孩子;决不要斥责孩子。 ¢ 与其命令他们学习,不如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学习。 ¢ 为了使孩子能自重,必须信任他们。我们如果把孩子当坏人对待,他就可能成为坏人。 ¢ 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 ¢ 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信任你的孩子;不要给孩子讲有损他们心灵的故事;不要试图使孩子怕自己;不要让孩子常说一些懦夫用语;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乐于回答孩子的问题;绝对不应欺骗孩子;不可戏弄孩子;家庭应成为孩子的乐园。 ¢ 对孩子的每一种潜能,都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发展的机会。 ¢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 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毅力、勤奋、入迷和忘我的出发点实际上在于兴趣。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点击显示
英语推荐
热门英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