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的妈妈回答:
我在期待着,有一颗“天才之星”在好网的这里升起。真的。
或者我在送我家林林去幼儿园后,也会来这里诉说我家林林的怪事。
林林的妈妈回答:
慢慢写罢,不急的,我也有一个被别人看起来怪怪的孩子,所以,理解楼主的。
林林的妈妈回答:
Originally posted by 木木妈 at 2006-4-11 16:37:
林林妈,谢谢你的关注!
我看了你的贴子,基本了解了林林的情况,提示你个词:Asperger
早知道了,那个叫做“阿斯伯格”~~
经过了五年多和林林的相处,我已经习惯了,什么症,什么病,什么什么,我倒没有太多的兴趣去管,我也不去看这些网站了,我也接受了林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林林的妈妈回答:
Originally posted by 木木妈 at 2006-4-11 17:22:
有的时候看看书还是有好处的,例如明白Asperger和孤独症的区别,然后才能找到突破点,否则要那么多人研究干什么呢?木木虽然不是Asperger,但我一直比较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因为我觉得有些方法同样适用于他。
...
是的,这一段相当有意义~,我也努力在尝试中,在生活中,我也是一个喜欢想办法的人,不过,有好多时候是“胡思乱想”罢了~~
林林的妈妈回答:
还有,我的理解不知道是不是有错~
我觉得林林不属于"阿斯伯格"的那一类,而我的妹妹的儿子才是,可惜他已经读小学四年级了,而他的家庭也是复杂的,有时间的话,我也请教一下王老师.
我觉得"阿"症的孩子,很会说话的那种,但,林林是三岁才会叫妈妈的,语迟得很,到现在来说,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一般,不算是很好,现在我和他做的事,就是他收藏的东西,比喻电话卡之类,我和他一起编故事,他也玩得挺投入的.
王文革回答:
你以前的帖子我也浏览过,我感觉:你还是对有这个孩子感觉到尴尬或不好意思,许多行为都是美化他。我也被你弄糊涂了。不过今天你写的真好,如果以前你也这样写我就会很清楚。
从现在开始,你应该为有这样的孩子而感觉高兴,他是个奇才。他的脑结构和功能和正常人不一样。凡是有作为和对社会贡献大者必如此。
如果你经济允许可以让他学音乐。如果经济不允许,那就学理科和外语,在家自己教或请人教都可以,正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义务教育课程。然后自己选择大学。最好的结果是外语也同步,这样你的孩子可以申请到国外好的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国内的大学也可以破格招收他,这肯定没有问题。期间,一些竞赛什么的要参加,这是他的考试结果,也是资本。
不要拿孩子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样你永远比不过别人。要扬长避短。
比方说,你现在全职教他,我估计你带来的效益要比工作好。因为别人读对应的大学要付出很多钱,但你现在就节省了。
生这样的孩子是偶然的,很不容易,多是基因突变造成的。但如果不对应地提高他或把他弄俗了,那就彻底毁了你自己和孩子,也毁了全人类。这可能说严重了。你的孩子是否完全符合,还要近地观察,但我感觉是这样的。我也不是忽悠你,这样的孩子的发生概率很低,跟花果山上蹦出个孙悟空差不多。
王文革回答:
多向林林妈妈学习呀。
你现在不能要求他干净、画画什么的,也不应该收起他的装备。要配合他的能力,只要他能做的就都给予,无地量。
注意,你的孩子不是天才,是奇才。天才是比较全面的。
对待这样的孩子不能世俗化,应该脸皮厚还美滋滋的。孩子是自己的,总有一天别人羡慕你,你还不愿意看他们一眼。好在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不厌弃这样的孩子,只要你强调孩子的优势,谁都会高看。
王文革回答:
Asperger?
看来你是看了不少,这有什么用呢?除了炒作外没有任何用途。
林林妈妈的心态比较好,积极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以此来提高孩子的生存质量。如果都是领个帽子就走,那还不都遗弃了?结果,像玉石一样,丢掉了最好的东西。
生个天才的孩子,并把他们培养成正常的工作人,这不难。难的是给那些偏常的孩子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让他们成人成才,尽量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任务靠谁?答案是唯一的,靠孩子的父母,他们的亲人就是开发他们的唯一工作者。
人的高尚的地方也就在此,社会可能抛弃了我们,但我们会回报给社会一个别人都做不到的惊喜,因为有特殊的孩子,这就是资本。别人想做还做不到,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孩子。
不说了,怕扯远了。我还是那句话==拯救世界靠他们,而不是靠平常的庸人。
王文革回答:
Originally posted by 木木妈 at 2006-4-11 16:58:
是呀,他的优点和缺点都同样明显:)
王教授,您不认为无限地供给他感兴趣的东西会导致他自闭吗?就象他2岁半到3岁那个样子。那时他都变得很冷漠了,话也少了,除了音乐对其它完全不在意了。
是否自闭,和你提供的活动无关,是其独特的神经反应状态决定的。自闭也不是病症,是一种个人状态。我们也可以用此来评价正常人,我们都处在自闭--开放之间的某一点上。什么是病这个我给你说一下。病是影响社会和其他人生存的体征和其依恋源。禽流感是病,吸毒也是病。
当然我不是否认什么,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且有许多优点和长处是可以利用的。有发展性。
20年前,未婚先育是世俗不能接受的,但现在就很正常的。许多国家,都在挖掘这样的孩子的潜力,从政府角度看,他们是有用的。
王文革回答:
这些脏,都无所谓的。
我小时就这个德行,冬天鼻涕比较多,就抹在袖子上,亮亮的。但大人没有打我骂我。打骂也没有用,改变不了什么。我也从来没有学过绘画,但我仍然懂点,毕竟我不是靠这个吃饭的。
现在我不这样了,虽然还是鼻涕多。
王文革回答:
纠正一下,许多机构总想让某类人回归主流社会,听起来不是滋味,这不成了邓主席管的嘛。
木木或林林肯定会有好朋友的,这取决于交往的频次和大人之间的关系,同学关系也会比较正常。
你不想让他生活在孤独的氛围中,这很容易理解,但难度是有的。除非转变成明星儿,这可能吗?一般人是达不到的。如果我们因为工作或生活关系,移居到另外一个地方,我们大人也会感觉到孤独,或者称为边缘人。但我们照样生活呀,也没有过于痛苦。看来是否孤独,是个人的一种追求了。现在是眼球时代,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追求眼球。
陈景润幸福不幸福,我们很难判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生活这也多如此,比如你说明星成龙大哥幸福不?这要谁来看,有的人就说他不幸福。如果成龙说他是幸福的,他就是幸福的。
我到精神病医院去体验过,里面的人大部分是感觉幸福的。相反,我们生活中伪精神病者却真实地感觉到痛苦。因为精神病之所以称为精神病是因为他们的特殊思维和功能使然,而正常人则是被折磨的。我们不能颠倒因果。
很多从事纯脑力工作的人都会处于与世俗分离的生活状态中,这更有利于他们用脑。
选择孤独是有条件的,首先是先天的条件,然后才是后天的价值观。很多人可能在两者之间,极端的不多。李大歌星不就出家了吗。
我个人的生活圈子很小,认识的人不过百余众,没有什么社交爱好。听不懂当地语言,不习惯当地的文化等,地理环境的熟悉度不超过1平方公里。在我认识的人中,许多也像我一样,孤独者为多。但我和他们也照样活着,一点都不感觉到那个。我常自言自语、常发呆、常自己专注自己的事情。有时候,女儿叫我,我都反应不过来,女儿说我是老年痴呆的患者。看来我病得也不轻。
在个人价值上我很佩服科学家,不是他们的工作,而是他们的状态和对社会的贡献。如果有来世,还是这个生理条件,我仍然不会选择明星或公众人物,我选择当一个生物学家。
王文革回答:
如果你坚持训练孩子不能的,我也没有办法,那就按你自己的试着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