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小学 语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水磨房李汉荣①水、石磨、粮食,在这里相逢了,交谈得很亲热。②哗啦啦,是水的声音;轰隆隆,是石磨的声音;那洒洒如细雨飘落,是粮食的声
问题标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水磨房李汉荣①水、石磨、粮食,在这里相逢了,交谈得很亲热。②哗啦啦,是水的声音;轰隆隆,是石磨的声音;那洒洒如细雨飘落,是粮食的声
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水磨房

李汉荣 ①水、石磨、粮食,在这里相逢了,交谈得很亲热。

②哗啦啦,是水的声音;轰隆隆,是石磨的声音;那洒洒如细雨飘落,是粮食的声音。

③水磨房一般都在河边或渠边。利用水的落差,带动木制的水轮,水轮又带动石磨,就磨出白花花的面粉或金黄的玉米糁。

④水磨房发出的声音十分好听。水浪拍打水轮,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有节奏的哗啦哗啦的声音,水轮有时转得慢,有时转得快,这与水的流量和流速有关。转得慢的时候,我就想,是否河的上游,有几位老爷爷在打水,就把河水的流量减小了?转得快的时候,我又想,是否在河的中游或距水磨房不远的某一河湾,一群鸭子下水了,扑打着翅膀,抬高了河水,加快了水的流速?有一次我还看见水里漂来一根红头绳,缠在水轮上,过了好一会儿才被水冲走,我当时真想拾起它,无奈水轮转得很快,又不敢关掉水闸,看着那根红头绳被汹涌的流水扑打,无助地闪动着红色的幻影,心里泛过一阵阵伤感。我想那一定是河的上游或中游,一位姐姐或妹妹,对着河水简单地打扮自己,不小心把红头绳掉进了水里,她一定是久久地望着河面出神,随着红头绳流走的,是她的一段年华,说不定还有一段记忆。

⑤比起水轮热情、时高时低的声音,石磨发出的声音是平和、稳重的,像浑厚的男中音,它那轰隆隆轰隆隆--其实这个词用得不准确,它不怎么“轰”,持续均匀的声音是“隆隆”,像是雷声,但不是附近或头顶炸响的雷声,而是山那边传来的雷声,那惊人的、剧烈的音响都被山上的植被、被距离、被温柔的云彩过滤沉淀了,留下的只是那柔和的隆隆,像父亲睡熟后均匀的鼾声。粮食也发出了它特有的、谁也无法摹仿的声音,磨细的麦面或磨碎的玉米糁从石磨的边缘落下来,麦面的声音极细极轻,像是婴儿熟睡后细微的呼吸,只有母亲听得真切;玉米糁的声音略高略脆一些,好像蚕吃桑叶的声音,或是夜晚的微风里,草丛里露水轻轻滴落的声音。

⑥守在水磨房里的,多是老人或母亲,有时候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太小了,怕不安全。我在七八岁的时候,几次请求母亲让我看守水磨房,母亲不答应,说水可不认识你,水不会格外照顾你。经不住我的纠缠,母亲只好答应我。我看守了好几次水磨房,学大人的样子按时给磨眼里添粮食,按时清扫磨槽里的面粉。抽空蹲在水边看水轮旋转水花飞溅,听水的声音,石头的声音,粮食的声音;根据水轮旋转的快慢想象水的流量流速,想象河的中游或上游发生了什么事情;凝视一根漂流的红头绳想象遥远的河湾一个女孩子伤感的神情……

⑦当我从水磨房里走出来的时候,我看见水磨房旁边的柳树林里,母亲坐在一块石头上,手里拿着正在缝补的衣裳,微笑着向我点头。哦,我的母亲不放心水,不放心石头,她一直守在水磨房附近,守着她的孩子。

⑧水磨房,我最初的音乐课堂,爱的课堂,我在这里欣赏了大自然微妙的交响,我看见了水边的事物和劳动,有那么丰富的意味;我看见水边的母亲,母亲身边的水,那么生动地汇成了我内心的水域。

⑨我渴望,当我老了,我能有一个水磨房,在水边,看水浪推动水轮,发出纯真热情的声音;将一捧捧粮食放进磨眼,在均匀柔和的雷声里,看一生的经历和岁月,都化作雪白的或金黄的记忆,细雨一样洒下来……

⑩我希望,水磨房不要失传,水磨房的故事不要失传。

(1)“水、石磨、粮食,在这里相逢了,交谈得很亲热。”请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文章第⑤段写水磨房的三种声音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概括水轮、石磨、粮食发出的声音的不同特点。

(3)文章第⑥~⑧三个自然段都写到了母亲,请简析文中的母亲形象。

(4)“我希望,水磨房不要失传,水磨房的故事不要失传。”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内涵。

苗世清回答:
  (1)该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概括.其内容作用是营造氛围;结构作用是照应标题;总领全文.要结合作者对水磨坊的情感进行表述.   (2)题干有两小问,修辞和“水轮、石磨、粮食发出的声音的不同特点”.修辞较为明显,“平和、稳重的,像浑厚的男中音”就既有比喻又有拟人;概括事物特点时一定注意由外到内,形神结合的解题思路.   (3)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4)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   答案:   (1)(结构上)照应标题;引出下文对水轮、石磨、粮食“声音”的具体描写.(内容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水磨房的温馨气氛,表现了作者对水磨房的喜爱与怀念.(每点2分)   (2)比拟、比喻;(1分)特点:水轮--热情、时高时低(有节奏);石磨--平和(柔和)、稳重;粮食--细微、独特.(3分,每点1分,答不完整不得分)   (3)勤劳.她总是自己看水磨房,在水磨房外等“我”的时候还在缝补衣服.慈爱(疼爱孩子).她经不住“我”的请求让“我”看水磨房,又不放心,就一直在水磨房外守着.母亲是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她如水般地滋润我成长.(每点2分)   (4)作者怀念水磨房以及在水磨房度过的美好时光;作者爱母亲,感念母爱,怀念童年和母亲在一起的温馨生活;作者留恋宁静、纯朴的乡村生活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希望宁静的生活方式、善良的人情、人性和传统美德得以传承.(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