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历史 【战国时期成语典故鸡鸣狗盗、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卧薪尝胆这几个典故】
问题标题:
【战国时期成语典故鸡鸣狗盗、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卧薪尝胆这几个典故】
问题描述:

战国时期成语典故

鸡鸣狗盗、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卧薪尝胆

这几个典故

胡海清回答:
  鸡鸣狗盗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完璧归赵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lìn)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纸上谈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著.   秦晋之好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当时的秦国地处今天的陕西、甘肃和四川的一部分地区,晋国地处今天的山西南部,是两个相邻的强国.两国既相争夺,又相利用.在那个时期,两个诸侯国或者两个大家族通婚联姻是表示友好联合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婚姻是带有政治性质的.秦晋两国的统治者之间,就出现过多次通婚联姻的事情.后来,“秦晋之好”逐渐发展为成语.但仅指两家结亲,不一定包含什么政治内容了.   问鼎中原   出自《左传》,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卧薪尝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睡在干柴上.尝胆:尝苦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