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
问题描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培根表示自己渴望成为新的知识世界的哥伦布,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悬崖(旧知识的象征),驶入大西洋,以寻找新的、更有用的知识。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农产品出口量统计(1893-1899年)单位:担
年份 | 棉花 | 豆类 | 油类 | 烟叶 |
1893年 | 94154 | 1967272 | 152069 | 110513 |
1895年 | 110621 | 176556 | 292585 | 112014 |
1897年 | 116609 | 2046662 | 349972 | 141877 |
1899年 | 148100 | 2801536 | 268280 | 173987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穿过直布罗陀海峡,驶入大西洋”带来贸易格局的变化。概述“地理大发现”对传统的思想挑战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甲午战争后中国农业商品化的主要因素。
茅敏涛回答:
(1)第一问实际问的是新航路开辟所导致的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第二问实际问的是新航路开辟对欧洲思想领域所带来的影响;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即可.
(2)第一问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总体趋势是递增;第二问结合教材内容概括,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变化,从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开放的口岸进一步增多,中国航运.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发展.
故答案为:
(1)变化: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挑战: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直接冲击神学理论,沉重打击教会的权威,证明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激发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
(2)递增趋势.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对农产品工业化用途增强,加紧资本输出,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开放的口岸进一步增多,中国航运.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发展.
点击显示
科学推荐
热门科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