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和同学利用桌上A、B两个玻璃凸透镜进行实验,A、B两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则:(1)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
问题描述:
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和同学利用桌上A、B两个玻璃凸透镜进行实验,A、B两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则:
(1)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图可知他选择的凸透镜为___(选填“A”或“B”);
(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
(3)随着蜡烛越烧越短,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向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4)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应是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液体透镜注水后,成的像将___(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此实验说明了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古晓洪回答:
(1)由图可知:u=30cm,v=15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则u=30cm>2f,2f>15cm>f,由题意“有两个玻璃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可知他选择的是焦距为10cm的A凸透镜;
(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蜡烛消耗后,蜡烛在不断的变短,蜡烛变低,光屏上的像将上升;
(4)由图可知,此时u>v,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用注射器向水凸透镜里加水,使凸透镜变凸,折射能力变强,所以会使像距变小,即液体透镜注水后,成的像将靠近透镜;
以上操作相当于使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
故答案为:(1)A;(2)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上;(4)缩小;靠近;近视.
点击显示
物理推荐
热门物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