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出三政治的内容.
问题描述: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出三政治的内容.
靳宏磊回答:
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词汇,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响亮起来.说古老,因为它是中国传统社会理想的重要内容,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说新鲜,是因为在经历了“先富论”的嬗变以后共同富裕实现了新的回归.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把“先富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原则,在体制上、政策上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打破了平均主义的束缚,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但是,20多年过去了,“先富论”的弊端也不断显现出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分化.我无须列举反映贫富差距的有关数字,这样的数字见诸各类媒体报端.这种弊端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少数人占有了改革的成果,而大多数人没有平等地享受这样的成果,伤害了大多数人的感情,也必然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少数人的富裕不是富裕,少数人的发展不是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少数人发展、少数人富裕的局面,实现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把“共同富裕”作为主调,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扭转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战略眼光,体现了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反映了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实现共同富裕,我始终认为,首先必须做到政策上的平等.必须在政策上作出新的调整,不利于共同发展的政策该废弃的废弃,该修改的修改,消除不平等的歧视政策.这是基本的前提.同时,在政策的制定上,必须充分照顾大多数阶层、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为他们创造发展致富的政策条件.
当然,强调共同富裕,我认为绝不是主张平均主义,绝不均贫富.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共同富裕,是在公正、平等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是在竞争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当然也是有差别的,这种差距是合理的、和谐发展可以随的、各阶层都可以接受的.
实现民族复兴,建设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作出的选择,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共同责任.
如何正确理解“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贯穿于邓小平经济理沦的一条红线,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的根本标志,是社会主义的旗帜、灯塔、指针,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条件.因此,邓小平从不同视角系统地阐述了共同富裕的思想,形成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思想观点.
一、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的.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讲的五个要点是一个整体: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生产关系方面);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的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的生产关系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个最终目的的根本条件,没有这些条件,就没有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作为最终目的,统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赋予它们以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意义,离开了共同富裕这个目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因此:“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以往任何社会的最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本质的东西.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二、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邓小平在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时.虽然没有提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但它作为既定的前提存在,其意思蕴涵其中,“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看,就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因为只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才能有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和特点.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从本质上决定了社会主义应当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三、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上,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主要的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
就市场经济的共性而言,一是市场经济具有竟争性,二是市场经济具有分化性.
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能够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因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公有制要求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这能从根本上保证共同富裕的实现.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既兼顾效率与公平,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地实施国家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对收入的宏观调控,这有助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产生剥削和两极分化的现象,但它不会伤及社会主义的主体和本质,也不会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总体上促进生产,加快迈进共同富裕的步伐.
四、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马克思称之为:“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邓小平则概括为:“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包括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富裕.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富裕也就是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只有物质生活的富裕,没有文化和精神生活并不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那种富裕.
物质生活是文化、精神生活的基础.为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提高精神文明程度,克服这个方面的消极影响,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对此,邓小平说:“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
同时也应看到,对物质生活来说,文化、精神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巨大的反作用,它对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因此,任何时刻都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不能忽视以至否定精神文明的客观作用.
五、有先后分步骤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谈到共同富裕时、多次强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里“逐步”包括两层含义:(一)从社会历史发展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积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二)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横断面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帮助和带动更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
点击显示
政治推荐
热门政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