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史记的孝景本纪第十一的读后感】
问题描述:
史记的孝景本纪第十一的读后感
丛泉回答:
历史上有几个著名的历史时期,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文景两帝相继即位后,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这便是历史上所称的“文景之治”.
文帝的统治时期是-180-------157年,在位23年;
景帝的统治时期是-157年-------141年,在位16年.
就史记的记载来看,对文帝的记载内容非常丰富,对景帝的记载从篇幅上说只有不到文帝的三分之一.原因何在?说明景帝和文帝在作者司马迁的心目中差距很大,文景之治的主要功绩在文帝,景帝远远不及.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作者对当时皇帝汉武帝的戒惧,唯恐言多有失,招致祸患.
文章第一段,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景帝的前面有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先后死去.而且这三个哥哥都是在亲生母亲死去后死的,不仅如此,三个哥哥的母亲是在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得宠爱后死去的.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生气而死?被人害死?不知道.三个哥哥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害病而死?被人害死?不知道.
后宫的争斗之惨酷,叫人不寒而栗.根据前文帝的传记,不应该是不正常死亡.但司马迁为何语焉不详?
孝景本纪,类似于大事记的形式.主要记载景帝刘启经常面临如下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除了官吏的任免,特分门别类如下:
一是安定民心.
公元前156年即位后,大赦天下.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田租减半.
公元前143年,大赦天下,赐爵一级,特许民众聚会饮酒.
二是朝廷内部意见不合和地方割据势力做乱,重要政令.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以诛晁错为名,聚兵向长安方向打来.景帝下令杀掉晁错,结果于事无补.万不得已,只好派窦婴、周亚夫带兵击败叛兵,赦免败逃的乱兵和协从者无罪.
公元前153年,立刘荣为皇太子,大赦天下.改赵国为邯郸郡.注意这一条,说明一个问题,诸侯王在减少,郡县在增多,中央皇权在加强.
公元前150年,废太子刘荣,立太子刘彻.
公元前149年,大赦天下.废除不准商人和入赘女婿做官和不准犯过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规定.
公元前142年,因为天下粮食欠收,下令全国节约用粮.不准用粮食喂马,违者没收马匹.把长陵一带的耕地租给农民种庄稼.
三是外部匈奴的骚扰.
公元前156年匈奴兵侵入代地,与匈奴和亲解除了这一次危机.
公元前148年,匈奴兵入侵燕地,断绝和亲政策.
公元前147年,匈奴两个王率兵来降,封为列侯,以增强中原地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向心力.
公元前144年,匈奴入侵上郡.
公元前142年,郅都将军带兵回击匈奴.下令准许天下民众聚会喝酒五天.
公元前142年三月,匈奴侵入燕门一带.
四是奇异天文现象引起的思想恐慌.
公元前155年彗星出东北.第二年大赦天下.流星出现在西方.
公元前150年12月,日食.赦免和释放修建阳陵的囚犯和奴隶.
公元前148年,日食.
公元前147年,日食.
公元前144年,日食.
公元前143年,日食.丞相刘舍被免职,任命卫绾为丞相.
公元前141年,太阳月亮连续5天呈现红色,12月最后一天响雷,五大行星倒转运行.
五是自然灾害.
公元前155年湖南衡山下冰雹,直径五寸,深达二尺.第二年大赦天下.洛阳东宫大殿和城楼被霹雳击中烧毁.
公元前152年,江都大暴风,自西向东,摧毁城墙12丈.
公元前149年,地震.衡山、原都一带雹灾.
公元前147年,地震.
公元前146年,蝗灾.赦免修建阳陵的囚犯.
公元前145年,大面积水灾.发生地震.
公元前144年,雹灾.
公元前143年,地震.上庸地震22天,震毁城墙.
公元前142年,地一日三震.大旱,河东、云中郡一带瘟疫.
六是大型工程.
公元前152年,修建景帝陵墓阳陵,架设渭桥.拨钱20万,招募民众迁居阳陵.
公元前151年,砍伐驰道两旁的大树,填平兰池.
公元前146年,修建德阳宫.
公元前141年年末,孝景皇帝驾崩,遗诏赐给天下诸侯王以至民众继承父业的人爵位一级,全国每户一百钱.把后宫宫人遣散回家,免除终身劳役.
综观本篇本纪,给人留下诸多感慨:
第一,汉景帝当了16年的皇帝,几乎无一年没有大事发生,几乎无一日安闲.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棘手问题就又出现了.这说明人生在世不容易.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黎民百姓,永远不会让你无所事事.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问题是高水平的人解决一个问题后,他会避免此类问题再出现,即便再出现,他也会得心应手地予以解决.没有水平的人,即便解决一个很小的事情,也会引出一系列麻烦.
第二,汉景帝对待七国之乱,没有清醒的认识,或者说没有本质的认识.以至于会对七国之乱表面的口号“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信以为真,而误杀忠良之臣.当然在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胁后,当即派出大将出征,剿灭了叛军.在中国历史上,地方势力与皇权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当地方势力大到一定程度,而中央政权由于种种原因对地方势力强有力的制约,就会发生类似的事件.如后来东汉的藩镇割据,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包括清朝的吴三桂之乱,都是如此.
第三,天文现象和自然灾害是客观存在.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古到今都会发生.但在古代生产力水平落后的情况下,多采取迷信的手法以祈祷上天的赐福,以得到百姓的理解.
第四,更换太子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栗太子刘荣的被更换,据有关史料记载,与刘荣的母亲有密切的关系.不知道如何协调复杂的人事关系,不知道如何赢得皇上的欢心,也决定了不能自保无虞,最终在后宫的血腥倾轧中,一败涂地.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