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辨析:科学发展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问题描述:
辨析:科学发展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沈恩绍回答:
目前,全国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基本上结束,各地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正在陆续展开.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已经取得的丰硕成绩表明,科学发展观切合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必将引领经济社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境界.然而,要使得科学发展理念能够持久的深入人心,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全局工作的指导思想、领导干部的从政准则、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不断取得“科学发展上水平、社会和谐入新阶段、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新成就,从而持续有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境界,全国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尽快建立健全起行之有效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长效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
一、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重大意义
之所以要推动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长效机制,是由于我们党和国家所面临的抓好发展的持久性、由抓好发展的持久性所必然决定的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当前许多干部群众仍然对做好科学发展这一问题认识上的不足以及由此相应带来的实践上的种种问题和偏差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
(一)抓好发展的持久性所决定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是从生产力状况极其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起步的.如此严峻的发展基础,使得我们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还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就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达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绘的在日常生活中最终实现“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人能够各取所需”的大同境界,这样低下的建设起点实际上从立国之初一开始就决定了,发展、加快发展、更好更快发展自然就成为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必然选择和第一要务.
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尽管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遭遇了诸多艰难坎坷,甚至也曾经有过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失误挫折,我们党也总是主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力求把好这一要务.于是,经过党同全国人民六十多年的不懈奋斗,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发展到总体小康,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然而,当我们着眼于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基础还不甚牢固,国内区域之间发展极其不平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还不合理、社会阶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资源能源代价高昂且浪费严重、许多地方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等一系列亟待处理的突出现实问题,毫无疑问,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现代化的实现水平还比较低,最终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还很漫长、很艰辛.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改变.
历史已经证明并且还将证明,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从1978年以来的三十多年间,我们正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夯实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才取得今天这样巨大的建设成就.今后,我们更要毫不懈怠地、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进一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不断积聚起实现“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人能够各取所需”的大同境界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讲话所指出,发展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
(二)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所使然的客观需要.经过我们党六十多年同全国人民一道的不懈努力,尤其是最近30多年来不断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的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如今,我国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决定我们不能够满足于既有的成果,更不能够止步于目前已经取得的进步.
处于当今这样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这必然注定了我们的发展理念必须也与时俱进地应该有新的发展、新的提高,甚至是新的飞跃、新的跨越.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最为坚硬的对经济、政治、社会诸方面的制度性、体制性、理论性等障碍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深水区这样的新阶段.比如,我们面临着突破传统的资源能源已经难以维继的经济发展模式、真正确立好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如期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等艰巨任务.
显而易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已经处于新的历史节点了,机会前所未有,挑战也同样前所未有.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许多新事物需要我们去认识,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许多新矛盾需要我们去处理.客观情形决定我们别无选择,要能够积极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惟有主动解放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自觉、坚定、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是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适应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而得出的必然结论.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深入学习实践、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段话深刻说明了,当前和今后做到科学发展的无比重要性.
(三)社会实践的复杂性所要求的现实选择.1978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随后的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克服这样那样的干扰和冲击,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开展好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
点击显示
科学推荐
热门科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