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朱熹,字元晦。少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在书额题字写道:“不若是,非人也。”……商品经济的大发展酝酿着理论形态的转型,传
问题描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朱熹,字元晦。少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在书额题字写道:“不若是,非人也。”……商品经济的大发展酝酿着理论形态的转型,传统儒学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客观上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朱熹意识到“妄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31岁时正式拜程颐的再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
朱熹认为只有去发现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了“遇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
1182年,朱熹将《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纪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元朝迄至明清,《四书》遂长期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为治国之本,也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
1200年,朱熹足疾病情恶化,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摘编自《宋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理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朱熹理学思想的影响。
胡立坤回答:
(1)本小问的背景,根据材料中“老师教他读《孝经》”得出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中“商品经济的大发展酝酿着理论形态的转型,传统儒学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客观上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根据材料中“妄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得出当时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本小问的影响,要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根据材料中“《四书》遂长期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为治国之本,也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和所学可知理学发展为官方哲学,根据所学可知理学所倡导的气节、责任感有助于我国的民族性格的形成,但是他所倡导的“遏人欲而存天理”压抑人的自然欲求,不利于社会发展变革.
故答案为:
(1)背景: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影响: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发展为官方哲学;理学思想强调的社会责任感对我国的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作用;理学思想中的保守性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