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汉初年,人口达到5300万。东汉末年,由于军阀割据混战,人口锐减到760万,曹操诗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材料二三国时期】
问题标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汉初年,人口达到5300万。东汉末年,由于军阀割据混战,人口锐减到760万,曹操诗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材料二三国时期】
问题描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初年,人口达到5300万。东汉末年,由于军阀割据混战,人口锐减到760万,曹操诗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材料二  三国时期,局势相对稳定,三国都采取发展生产的措施。关中地区,魏明帝时已有余粮。蜀汉政权建立后,采取奖励农耕政策,人民修养生息。吴国造船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海船大的长二十余丈,高出水面二三丈,可载六七百人。

材料三  三国实力比较

户数人口兵力
103万443万60万
28万94万10.2万
52.3万230万23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东汉末年人口锐减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三国人口有所增长的原因是什么?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意义?

范瑞霞回答:
  (1)据材料“东汉初年,人口达到5300万.东汉末年,由于军阀割据混战,人口锐减到760万,曹操诗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可知,东汉末年人口锐减的原因是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人口锐减,由东汉初年的5300万急剧减少到东汉末年的760万.   (2)据材料“三国时期,局势相对稳定,三国都采取发展生产的措施.关中地区,魏明帝时已有余粮.蜀汉政权建立后,采取奖励农耕政策,人民休养生息.吴国造船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海船大的长二十余丈,高出水面二三丈,可载六七百人”可知,三国人口有所增长的原因是局势相对稳定,三国都采取发展生产的措施,蜀汉政权采取奖励农耕政策,人民休养生息,吴国造船技术高超等等,据材料三可知,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因为魏国人口、户数、兵力都最多.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 ,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军阀割据混战.   (2)局势相对稳定,三国都采取发展生产的措施,蜀汉政权采取奖励农耕政策,人民休养生息,吴国造船技术高超等等;魏国实力最强.   (3)三国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