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关于票证的历史故事】
问题描述:
关于票证的历史故事
马清亮回答: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极具时代特色的票证,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退出了经济舞台,完成了历史使命.
中国的票证历史可谓是一部凝重浑厚的中华民族创业史,是一部华夏子孙与贫穷、饥饿的抗争史,是囊括中国农业、商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史,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
1953年我国宣布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就是对社会资料产品的配置形式采取有计划生产,而对商品采取计划供应,对单位个人进行计划分配.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而采取当时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印发各种商品票证,有计划地分配到单位或城镇居民手中.
我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票证.我国的票证种类数量堪称“世界之最”,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商品票证,进行计划供应,此外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部队、公社等也印发了各种票证,种类繁多.
各地的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三大类.吃的除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各种豆制品票及各种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种煤票、商品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还有临时票、机动票等,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总之,大多数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什么样的商品就用相应的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为了照顾老干部、高级知识分子、科研人员和有特殊贡献的人,也分别发放了一些特供票证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