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乙
作家是躲在书后面的人。最典型的要数孙犁先生。
孙犁从不出席各种热闹场合,甚至害怕照相。他是真正的深居简出。没见过新闻报道中出现过孙犁的名字,因为他拒不出席各类活动,整天整天地躲在家里写东西,频频地发表作品。这才是孙犁。晚年,到了实在不能写的时候,孙犁甚至不说话了。在病床上,他头脑清晰,但极少说话。在住院之前,差不多在20年里,孙犁连续写了10本新书!为这10本书,我参加过一次在“三联韬奋书店”举行的研讨会。与会者都为他复出后的高产而惊叹。晚年,他的文章越写越短,却居然写了10本。
中国优秀的老作家有一个特点,晚年复出后又掀起一个写作高潮,巴老如此,冰心如此,萧乾如此,孙犁也如此。因为写得好,这次高潮构成了他们一生中的第二个高峰,一点不弱于《家》、《寄小读者》或者《荷花淀》。
孙犁的《荷花淀》和《铁木前传》莫定了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级的作家地位。但是,他晚年的这10本书,却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伟人级的作家。
躲在这10本书后面的孙犁是一个心地善良、目光犀利、襟怀坦荡、敢说敢为、嫉恶如仇的真君子。他很像一座浮出海面的冰山,不显山,不显水,平平静静,安安稳稳;可哪知道,海面之下竟是那么庞大,那么威严,那么厚重,也那么厉害。这种厉害,是一种痛快,一种淋漓尽致,一种不隐讳,一种一针见血。念孙犁的文章就有了一种难得的对他的崇敬感,因为他敢讲真话,敢抒己见,敢一语道破。于是躲在书后面的孙犁一下子就成了一座大山,巍峨的大山。你也因此而明白,他为什么不爱出头露面,不爱上镜,不爱出席公众场合。只因他不爱掩饰自己的观点。
孙犁,应该说,是中国最有学问的作家之一。他拥有大量的书,他念过大量的书。孙犁爱书如命。他爱书,爱寻书,爱买书,爱藏书,爱念书,爱谈书。更有甚者,他爱给书籍包书皮,打扮书,包装书,都亲手做。他还爱在书上题词,写好多话,信手写来,皆成文章。这样的书,是他的宝,也是他的象征,在众多的作家中,在这方面他是独一无二的,堪称冠军。
中国现代文学馆多次派人去拜访孙犁先生,去看他这些可爱的书,后来又去和孙家子女谈这些书的归宿和“孙犁文库”的未来。这些书上有孙犁的手艺,有孙犁的笔迹,有孙犁的思想,有孙犁的感情。它们是孙犁,孙犁是它们。必须善待这些书。未来的“孙犁文库”就是“孙犁博物馆”,是一个最有特色的中国现代文人的纪念馆。一旦成立起来,肯定,它最有中国文人味儿,既有文献性,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性。
想一想,一个解放区来的作家,一个南征北战的人,一个写过那么美的传世作品的人,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的人,一个极有学问的人,一个惜书如命的人,放在一起,看似矛质,但确实扎扎实实地集于一身,岂不是天下一大奇观呜。
有一次,孙犁在他的藏书《西游记》上做了以下的书茂:“淡泊晚年,无竞无争,抱残守缺,以安以宁。唯对于书,不能忘情。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平之,阅前沐手,阅后安置。温公惜书,不过如斯。“勿作书盆,勿为书痴,勿构泥之,勿尽信之。天道多变,有阴有晴;登山涉水,遇雨遇风,物有聚散,时损时增。不以为累,是高水平。”
这些话,是孙华先生的人生观。是一个大儒的人生观。是一个大作家的人生观。躲在书后的,竟是这么一个伟大的现代人。
他去世了,可是他的遗产够后人受用很久很久。想着想着,我的心境平静了下来。慢慢地、渐渐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勿作书盆,勿为书痴,勿拘泥之,勿尽信之”,表明孙犁不愿做书蠢、书痴,爱书却不信书,不为书中内容所束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B.孙犁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甚至人们没见过新闻报道中出现过他的名字,除了他整天整天躲在家里写东西之外,更主要是他不喜欢照相。
C.文章写到巴老、冰心和萧乾,一方面衬托孙犁晚年复出后掀起又一写作高潮,暗示其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级地位;一方面丰富了文章内容。
D.孙犁是一个解放区来的作家,他南征北战,写过那么美的传世作品,紧跟时代步伐,极有学问,惜书如命,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矛盾体。
E.文章结尾“我的心境平静了下来。慢慢地、渐渐地”,不仅透露出作者对孙犁先生的崇高敬意,并且暗示了孙犁对浮躁的后辈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