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
问题描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来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政府框架构建原则的共同点及其目的的本质区别。
(2)材料二中内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认识。
孙鲁毅回答:
本题以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不同政治体制的异同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及比较鉴别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围绕权力的分工与制衡分析其异同点;第(2)题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要从权力职责的角度分析不同点;第(4)题注意多角度分析。答案:(1)共同点:权力的分割与制衡原则。本质区别:图一是为加强皇权专制而分割相权;图二是为防止独裁专制而对国家权力实行权力分散与制衡。(2)原因:防止权臣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加强统治决策,提高行政效率。(3)明朝: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对皇帝负责。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4)认识:由于所处历史阶段、政治传统等差异,使政治文明(或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或多元化)。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