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历史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史书记载:平城地处北方,生活习惯、气候条件都与鲜卑故土相近。但随着北魏在中原疆域的扩展和统治区域内汉人的增加,平城作为都城,】
问题标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史书记载:平城地处北方,生活习惯、气候条件都与鲜卑故土相近。但随着北魏在中原疆域的扩展和统治区域内汉人的增加,平城作为都城,】
问题描述: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史书记载:平城地处北方,生活习惯、气候条件都与鲜卑故土相近。但随着北魏在中原疆域的扩展和统治区域内汉人的增加,平城作为都城,越来越不能适应。并且平城自然条件恶劣,屡遭灾害侵扰,粮食供应时常发生危机,早在拓跋嗣执政时期,就有迁都之议。所以把都城从雁门关外贫齋的平城迁移到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已是当时国家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平城长期作为北魏都城,保守势力强大,不愿更多地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因循守旧,影响北魏社会发展;孝文帝还抱有灭掉南朝、统一全国的雄心,从军事上讲,平城作为都城也远远不能适应形势需要。

           ——《北魏骄子拓跋宏的迁都之梦》

 材料二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中记载:“自晋宋以来,洛阳号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

(1)根据材料,分析魏主迁都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的“平城”即今天的山西大同一带,这里有一处名胜旅游地也是与北魏历史有关,请问这个名胜旅游地是什么?(3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北魏迁都有什么影响?(3分)

孙丽敏回答:
  16.(1)平城地域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粮食缺乏,不利于国家统治和实现灭南朝、统一全国的目标。(2)云岗石窟。(3)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洛阳经济发展。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