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小学 语文 何岳轶事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
问题标题:
何岳轶事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
问题描述:

何岳轶事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人感谢而去___②俟他日来取
___
③尝教书于宦官家___④略不动心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②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③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3)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

罗宏浩回答: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实词的意思,要结合句子意思来解释和记忆.   (2)此题考查的是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此题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一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即可;第二问从金子的数量和时间上来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即可.   答案:   (1)①离开,离去.②等候,等待.③曾经④一点也不,丝毫不.   (2)①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   ②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省略成分的少补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③(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因为别的事来到南方,并不是来取箱子.(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   (3)路不拾遗(或:拾金不昧)(1分);寄金不取(1分).作者认为抵御长期的诱惑更难.畏斋生活困难,而那箱钱一直存在他身边,如果他意志不坚定,很可能找一些借口把钱先用了.(2分)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