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图表、图片、数据等包含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信息。时间人口数战国末年估计2000万人西汉元始二年(西汉末)5959万人三国(魏、蜀、吴】
问题描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图表、图片、数据等包含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信息。
战国末年 | 估计2000万人 |
西汉元始二年(西汉末) | 5959万人 |
三国(魏、蜀、吴) | 共767万人 |
晋太康元年(280年) | 1616万人 |
隋开皇年间(隋初) | 约4450万人 |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 4844万人 |
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 | 全国有户891.4709万,总人口5291.9万人 |
唐代宗广德2年(764年) | 全国有户293.3125万,总人口1690万人 |
宋、金、西夏、大理及其它少数民族(13世纪初) | 合计已超过1.2亿人 |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 5883万人 |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 6054万人 |
清顺治八年(1651年) | 1063万人 |
乾隆六年(1741年) | 14341万人 |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 30148万人 |
道光十四年(1834年) | 40100万人 |
宫海回答:
第一小问的信息,依据材料表格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人口变化的数据可以得出信息1是战国至西汉、晋至隋朝人口急剧增长,汉末至三国、唐朝安史之乱后、明清之际等时期人口急剧下降;信息2是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等总人口增长较快;信息3是清初至鸦片战争前夕,人口持续增长.
第二小问的说明,结合所学信息1的增长可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回答;下降可从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回答.信息2可从民族融合和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说明;信息3可从清初经济政策的调整促使小农经济、农耕文明仍持续发展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
信息一:战国至西汉、晋至隋朝人口急剧增长,汉末至三国、唐朝安史之乱后、明清之际等时期人口急剧下降.
说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
信息二: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等总人口增长较快.
说明:民族融合和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信息三:清初至鸦片战争前夕,人口持续增长.
说明:清初经济政策的调整促使小农经济、农耕文明仍持续发展.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