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生物 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PPO)和底物(酚类物质)直接接触,引起马铃薯的褐变,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1)PPO粗提液的提取低温下将新鲜马铃薯
问题标题:
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PPO)和底物(酚类物质)直接接触,引起马铃薯的褐变,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1)PPO粗提液的提取低温下将新鲜马铃薯
问题描述:

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PPO)和底物(酚类物质)直接接触,引起马铃薯的褐变,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PPO粗提液的提取

低温下将新鲜马铃薯用蒸馏水洗净、去皮,取20g样品放入含50mL磷酸缓冲液(PH值为5.5)的研钵中,同时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离心、上清液即为PPO的粗提液,加缓冲液研磨的目的是___

(2)不同温度下PPO活性的测定

步骤顺序试管1试管2试管3试管4试管5试管6试管7试管8混合振荡混合振荡混合振荡混合振荡(5min)0℃15℃30℃45℃5min5min5min5min+++++++++++
PPO粗提液2mL2mL2mL2mL
酚类底物2mL2mL2mL2mL
反应
温度预处理
保温时间
记录结果
(注:反应底物充足;实验结果中“+”越多褐色越深)

①实验步骤顺序有不妥之处,请改正___.

②实验结果表明:15℃和30℃温度条件,PPO具有相同的活性,从酶的特性分析其原因是___.

③为进一步探究PPO最适温度,应在___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

(3)I.在温度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①该实验的课题是:___.

②各实验组均在30℃下进行的原因是:a___;b___.

Ⅱ.将加入4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I.分别测定实验I、Ⅱ中过氧化氢在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曲线A是实验___(选填I或Ⅱ)的结果.

吕艳回答:
  (1)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使酶失活,研磨时加缓冲液研磨的目的是防止酚氧化酶(PPO)失活.(2)①本实验应该将酶和底物先放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再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故“反应...
点击显示
生物推荐
热门生物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