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2005•杨浦区一模)如图是初次免疫反应与二次免疫反应的曲线,请据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首次感染与二次感染的潜伏期的区别是______.(2)首次感染与二次感染的免疫反应的不同
问题描述:
(2005•杨浦区一模)如图是初次免疫反应与二次免疫反应的曲线,请据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首次感染与二次感染的潜伏期的区别是______.
(2)首次感染与二次感染的免疫反应的不同点是______.
(3)产生上述免疫反应曲线的细胞一般是______细胞,抗体由______细胞制造.
(4)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5)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技术,是一个无限增殖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一个______的融合.
(6)杀灭入侵的病毒,一般由______细胞完成,是通过______来杀灭病毒的.
(7)离体B淋巴细胞在模拟正常人体环境条件下,其对首次入侵机体的抗原产生抗体的曲线,可能的是______
黄湘莹回答:
(1)据图分析,首次感染潜伏期较长,再度感染的潜伏期短.
(2)首次感染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则二次感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且反应强.
(3)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起主要作用的是B淋巴细胞,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分泌.
(4)注射抗原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中体液免疫,注入的灭毒的蛇毒是作为抗原,故选A.
(5)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来源: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6)杀灭入侵的病毒,一般由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细胞完成,是通过释放细胞毒素来杀灭病毒的.
(7)由题意可知,体外模拟人体正常环境.由曲线图可知,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抗体浓度.由此可分析出,本题考点是--温度对人体酶的活性的影响.人体体温正常为37摄氏度左右,所以人体酶的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7摄氏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酶,使之失活;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所以,37摄氏度抗体浓度最高;15摄氏度酶活性降低,抗体浓度较低;42摄氏度下,酶失活,无抗体产生;故选D.
故答案为:
(1)再度感染的潜伏期短
(2)二次免疫反应快,且反应强
(3)B淋巴 浆细胞和记忆B淋巴
(4)A
(5)B淋巴细胞
(6)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 释放细胞毒素
(7)D
点击显示
生物推荐
热门生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