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梳理重点句段翻译
问题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梳理
重点句段翻译
金义富回答: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专练
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题巩固.
第一课时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⑹通“如”,好像,如同.⑺通“尔”,你,你的.(8)[而已]罢了.(9)「而后」才,方才.(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⑵才,这才.⑶却.⑷是,就是,原来是.⑸竟然.⑹他的.⑺乃至,甚至.⑻可是.⑼而,又.⑽这样.[11]你,你的.
[巩固练习]
良乃入,具告沛公.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赵走燕.
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作计乃尔立.
何⑴什么.⑵怎么样.⑶哪里.⑷多么.⑸为什么.⑹怎么.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注意一些复合词.
与
⑴解释为:和、跟、同.⑵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⑶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结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且⑴暂且,姑且.⑵将,将要.⑶而且,并且.⑷况且,再说.⑸尚且,还.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⑺同“夫”,句首助词.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⑵像,好像.⑶你(的),你们(的).⑷此,如此,这样.⑸至于.「若此」如此,这样.[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处所,地方.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谓」所说的.「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则⑴却,可是.⑵那么,就.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⑸就是.⑹原来是.⑺只.⑻同“辄”,总是,常常.⑼原来已经.(则是)只当是.(则则)赞叹的声音.
为⑴成为,变成.⑵做.⑶作为,当作.⑷是.⑸以为,认为.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⑻指心理活动.⑼有.(11)治理.(12)装作.(13)为了.(14)给,替.(15)对,向.(16)因为.(17)则“于”,在,当
以1、为,由于.2、而.3、把,拿,用.4、以为,认为.5、凭,靠.6、按照,依照.7、根据.8、通“已”,已经.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2、任用.「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2、认为.3、把.制成.
也⑴同现代汉语“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也已矣)罢了.
于⑴对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