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爱国的记叙文
问题描述:
爱国的记叙文
侯浩录回答:
爱国,是指对祖国忠诚热爱,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为祖国独立、繁荣、昌盛而奋斗.使祖国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祖国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土地,爱国是历史永恒的话题.
【写作角度导引】:1、爱国首先要时刻维护祖国的尊严.
2、青少年要为建设祖国,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3、爱国不是空口号,而是要从自己的一点一滴做起.
4、爱国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文化.
5、爱国不是排外,而是要睁眼观世界.
6、爱国是每个国民的神圣职责.
【爱国类名言名句】
祖国的荣誉和利益高于一切.在获奖或成功时,人们唱着国歌把荣誉归功于祖国;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爱国者以财产、鲜血,甚至生命.迸发出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方志敏)
●世上最伟大的美德就是热爱祖国.(周恩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祖国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林则徐)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海涅)
●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肯尼迪)
【名人事迹】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西汉时,匈奴贵族常出兵袭扰边疆地区,边疆人民生活不得安宁.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将军霍去病率800精骑,直冲敌营,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公元前121年,他优良次率军西征,阵斩敌酋数名.公元前119年,他又率兵北征,长驱直入2000里,对匈奴进行了大清剿.霍去病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边疆战场上,马不卸鞍、睡不解甲地度过了戎马一生.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曾亲自下令为他建造一座豪华的府第,但是直到建造完工,霍去病连看也没去看一眼,他曾气概豪迈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为纪念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汉武帝在他墓前树起一尊“马踏匈奴”的石刻,纪念他为抗击匈奴、保卫国家做出的贡献.
〖材料分析〗是什么激励着霍去病马不卸鞍、衣不解甲地度过了戎马一生?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气概,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
精忠报国,光照日月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下了“精忠岳飞”4个字,制成锦旗赐给他.后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来,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材料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位卑未敢忘忧国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3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怨恨的状况和原因,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7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辛弃疾提出的建议是颇有建设性的,然而朝廷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材料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你身居何处,位居何职,都应记住为国分忧,这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民族的希望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他看到我国的军舰一出海就被敌军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