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政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问题标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问题描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何超回答:
  小康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20世纪末全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也就是初步达到小康水平.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所谓低水平就是现在仅仅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不全面,因为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根据国家统计局研究的成果,2000年末,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是75%左右,现在全国还有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城镇还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最低社会保障水平线以下,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是低水平的不巩固的温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没有解决温饱的要尽快地解决温饱,并且要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达到小康;温饱不巩固要巩固温饱,温饱解决了要向小康前进,变成一种全面的小康.十六大所提出来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让全国十几亿人口过上小康生活.   小康生活状态是什么?   用经济学的指标讲有两个含义,第一个称之为人均收入,第二个称之为恩格尔系数.从人均收入来看,1980年,我们的起点基本上是属于世界上的低收入国家.到了2000年以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世界称之为“下中等”收入国家.第二个含义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性支出,就是“吃”占整个消费支出比重的系数,一般来讲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吃占60%到50%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占50%到40%就认为是小康;40%到20%,就认为是富裕.   小康社会是什么样?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现在的人均收入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60%,而到了全面的小康社会,中国有可能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接近世界的中等水平.过去20年,我们主要是讲先富论,使一部分地区、人群、城市先富起来,这个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今后20年,既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的难点不在于北京、上海,主要的难点还是在于中西部地区.难点也不在于城市,而是主要在农村.难点也不在于汉族人口,主要是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口.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共同富裕.   小康社会从哪几方面体现?   过去我们讲的小康,是从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来讲的.十六大讲的,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经济体制改革,包括民主政治建设,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科技、文化、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等等,是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要求.报告最后有一个很好的概括,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概括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大文明.   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必须明确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这个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和谐社会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1,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和谐社会提出定义和解释,但是,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   高尚全教授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从理论上说,是社会各个阶层和睦相处,社会各级成员各尽所能,使人民的聪明才智得到全面发挥;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的社会.简言之,和谐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系统,有效的系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把和谐社会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和谐社会以人为中心,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第二,和谐社会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道德约束来实现的;第三,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定时期公共治理的实现.汪玉凯认为,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必须满足以上三个层次的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洪大用提出了理解和谐社会的三个角度.第一,贫富差距的利益分配角度;第二,社会公众的社会共识角度;第三,可持续发展角度,即积极的和谐社会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洪大用认为,社会现在非常关注第一个角度的理解,即从利益分配角度来讲述和谐社会,但是,和谐社会更重要的在于第二和第三个角度,即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必须有广泛的社会共识;必须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张大平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因为“和谐”是没有上限的,达到和谐以后还可以再和谐,这是一个过程.但是和谐社会却有底限,如果社会的不和谐突破了这个底限,社会将发生动荡.因此,理解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找到和谐社会的底限在什么地方,通过构建社会安全网等措施保证社会和谐的底限不被突破,进而在此基础上追求更和谐的社会.   2,和谐社会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央提出“和谐社会”这个理念,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   高尚全认为,和谐社会理论的出现是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他指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开始强调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往人们对小康社会的理解主要体现在数量方面,而和谐社会的提出则强调了质量方面.这表明我们开始重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质量,而不仅仅是重视经济指标的增长.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根本所在.   李连仲则认为,“和谐社会”的提出解决了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即“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逐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大问题.“和谐社会”的提出解决了第三个重大问题:社会主义要想巩固,党要继续执政,社会就必须和谐,我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迟福林认为,目前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大利益的重新调整.但是调整到什么程度并以什么标准来衡量调整的成败,这个问题以往并没有得到重视.和谐社会的提出事实上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国改革利益调整必须以和谐为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各种改革措施是否有利,可以用“是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标准来判断.   其他专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提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孙立平指出,和谐社会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这个社会开始从单一中心的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多元中心的时代.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全社会都忙于阶级斗争;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社会都忙于经济建设.孙立平认为,一个只有单一中心的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而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逐步形成多元化中心,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中心任务.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单一的中心时代的理论必然具有不足之处.和谐社会的提出正好适应了多元化社会的需要,是多元化社会背景下,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演化出来的一个具有很强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理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丁元竹研究员认为,提出和谐社会这个理论具有三重意义.第一,实践意义:解决和应对当前我们面对的各种社会矛盾;第二、理论意义:一方面,从全面建设小康的理论到全面发展的理论,最后演化
点击显示
政治推荐
热门政治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