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怎么评价"围城"这本书?自己的感受,最好具体些】
问题描述:
怎么评价"围城"这本书?
自己的感受,最好具体些
刘鹏飞回答:
在《围城》的边上
能给一本书“祝寿”,中国文学史上,这样的书寥寥无几,套句王朔爱说的话,“一巴掌抡过去,还有富余的.”
《围城》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是《围城》出版六十周年,孔子说,“六十知天命”,60岁的《围城》,其实天命早就注定了:不可复制的经典.虽然是经典,又已60高龄,但国人“大面积”知晓《围城》,还拜黄蜀芹执导的电视连续剧所赐,像我这样上世纪70年代生人,少有人没看过《围城》的.至于现在的青年,那就说不准了.
三位读者,都是70年代生人,当初《围城》火遍全国时,正是这帮人求知欲如饥似渴之时,如今再来回味此书,自有一种久违的亲爱.
希望他们的文字,能再次唤起大家对《围城》的热爱,对于这样一部经典,热爱应如奥林匹克之火,永世传递.(李可心)
多些比喻又何妨
freeman
有人说,聪明的人都擅长比喻.由是观之,那《围城》就是一本聪明之书,钱锺书就是绝顶聪明之人.
看了好几遍《围城》,印象最深的就属书中的比喻.比喻是在两个不同事物之间找到其相似之处,而且事物差距越大,越能显示比喻之精妙.钱锺书就总能在两个看似完全不搭界的事物之间,找到这个这精妙的联系,让你不得不拍案,不得不叹服.
至今尚记得两个比喻:“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而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近,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
“失望、遭欺骗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倒翁,捺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得厉害.”
平行线、不倒翁,生活中常见之事物,钱锺书信手拈来,再恰当不过地描述了两种情感.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在钱锺书笔下却成了实实在在、可见可触的事物.
钱锺书显然也知道自己长于比喻,因此在小说中不吝其才,比喻俯拾皆是,让人眼花缭乱,有好事者不辞辛苦地统计过,全书中光“新奇的比喻”就有700多句.
如果一定要给《围城》挑刺,那只能怪这些比喻.太过精妙,让人佩服之余,心生愚笨之感.面对这样的比喻,你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力,“怎么他就能想出这样的句子!”钱锺书他老人家只顾着愉快地随意抖落这些绝妙句子,忘了揣摩读者的心理,脆弱如我的读者,在这些句子面前,愈发显出“自己的小来”.
比喻的数量被好些“研究文学专业人士”拿来说事,认为比喻似乎太多,有“炫技”之嫌,与小说文体不符.想来这也多是愚笨之人的愚笨观感,不然,他们也去写几个这样的比喻试试.
末了还是提醒一句,比喻就像放大镜,让聪明的人更显聪明,笨拙的人愈显笨拙.所以最好少写比喻,比喻越多,越显才智之浅.而且,何必跟钱锺书较真呢,他真的是太有才了,多几个比喻又何妨.
一本精彩好看的小说之江自由职业者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围城》,对我而言,它就是一本精彩好看的小说,让人能津津有味、一气呵成地读完,且不断有再读之心.作为一本小说,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仔细想想,《围城》中有太多的可读的元素.“流浪”、“爱情”、“婚姻”、“幽默”“人际纷争”……其中任何一条写足,都能成为精彩小说,何况《围城》将这几点都巧妙糅合.
书中对爱情和婚姻的描写当然十分精彩,其中对婚姻的比喻早是路人皆知,但我更喜欢书中的“流浪”情节.
书中,方鸿渐回国没多久,就鬼使神差地与情敌赵辛楣一起,开始漫长的旅程.可以说,这段旅程正是全书的骨架,书中绝大部分的精华都发生在他们前去三闾大学的途中,让小说颇有些“流浪汉小说”的风格.试想,如果将这段流浪生活去掉,小说肯定没那么精彩,原因很简单,很多事情、尤其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往往都在旅途中产生,比如爱情和婚姻.而人与人之间的纷争,在流浪中、在旅途上,也比往常来得更真实.
对于像我这样更注重阅读快感的人而言,有一个流动的情节发展实在是太必要了,何况其中又掺杂这么多对情感、人际纷争精妙的描写.而且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是如此.
囫囵吞枣也津津有味
芳晓柏媒体从业者
很喜欢《围城》,中学的时候看的,囫囵吞枣可也津津有味.“婚姻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现在想想,对婚姻的描述,没有比这句更贴切的.
印象深刻的还有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说,要想看看你和他/她是否合适,就和他/她一起去旅行.这句话经常会在我和陌生朋友旅行时浮现在脑海里,最后总是百试不爽.
书只看了一遍,人物形象现在已有些模糊不清.对方鸿渐,是那种熟悉的不喜欢;对赵辛楣是陌生的喜欢.赵辛楣是那样明亮又堂正的男人,感觉他总站在阳光里;而方鸿渐一直活在不明不暗里,他对感情如此,对人生态度也如此.
对书中几个小姐的印象就更淡些.印象最深刻的是对鲍小姐的描述:“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现在读来真觉得钱锺书相当尖刻.
但同时钱锺书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也非常独到,例如,“鸿渐这时候,心象和心里的痛在赛跑,要跑得快,不让这痛赶上,胡扯些不相干的话,仿佛抛掷些障碍物,能暂时阻挡这痛的追赶,所以讲了一大堆洋船上的光景.”
钱锺书对于男女关系之谙熟非常人所及.对鲍小姐之垂涎、对苏文纨之敬畏、对唐晓芙之向往、对孙柔嘉之忍受……在几个女人之间周旋,一个赵辛楣眼里“不讨厌,但毫无用处”的方鸿渐便跃然纸上.
钱锺书的聪明和他的避世真是两个极端.一个那么聪明的作家只是默默地写书,不露面,不多语,想说的话都在书里,只让读者自己看去.就是这种始终保持着的神秘感,让钱锺书在我眼里是绝顶聪明的作家了.
点击显示
其它推荐
热门其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