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短文
问题描述: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短文
高学海回答: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自然也避免不了矛盾、争吵和误会,假如我们总是在一些是非问题上讲什么胜利,那就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好心情.倒不如学会检讨自己,提升自己,以尽量减少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一般情况下,人总是会因为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一种发脾气的情绪反应.发脾气是由外在的各种刺激所引起的.虽然发脾气并不都属于不良情绪,有耍小性子的,有特定环境中善意的.但发脾气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而且常常发无名之火是很缺乏修养的,气量狭小的一种表现,我们应当努力的克服和避免.
世界上从不发脾气的人恐怕是没有的,但是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脾气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生活中,凡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也常常是宽宏大量、风趣幽默的人.这类人很少在一些小事上大动肝火.因此,要想控制自己的脾气,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加强自身文化知识的修养,拓展自己的心理容量.不要为了一点点的小事就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要培养自己的容人之量,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控制,学会容忍,多检讨一下自己,少怪罪别人……
总有一些人为了证明别人的错误,大海捞针般的到处搜集一些证据,然后加以大力挞伐.不知道这样究竟是为了指出别人的错误,还是证明自己的高明,每个人都会有做错的时候,但是最起码他有勇气去做这样一件事,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嘲笑、讽刺、打击,而应该包容别人的失误,吸取他人的教训,使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能避免这些问题.
在现实中,我们很难改变别人的思想和看法,所能改变的,唯有我们自己.生活里的不好的方面并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是因为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因此才会觉得生活充满了黑暗.让生活变得美好幸福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秘诀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有放弃了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的生活才会随之而来.我们主观上都想得到好的生活,然而在客观现实上却发现没有想象中的美好,那就是因为,我们总想着让别人来改善生活,却忘了检讨、改变自己,永远地匍匐在生活的脚下.
优秀的人的人格魅力往往来自于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拥有自律性格的人能够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那些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人总是对别人宽容,对自己严苛;而那些总是轻易就失败的人则总是严格要求别人,宽容自己.而放任自己、苛求别人的人,往往最易招致他人的怨恨,成为孤家寡人.如果想要要求别人做到,首先自己一定要做好,否则便没有立场去要求他人.只有闭门常思自身之过,才能不断进步;只有宽容别人,才能换来真诚的友谊.
对别人严格,对自己放松就会害了自己.在处理事务时,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并且要多多理解和宽容别人.宽容能够驱散仇恨,能够让我们头顶的那片蓝天更加广阔;理解能沟通人们的心灵,打消人们的猜疑,使人与人之间轻松和谐氛围更加广阔.我们能够存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很不易,生活中也到处充满了艰辛,因此,我们只有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人生的内容才会更丰富,人生的道路才会更宽广.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休假的时候目睹了一艘轮船的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毙了.于是哲学家就痛骂上苍的不公道,只是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辜者受害.
正当哲学家陷入这种思绪之际,他发觉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这时,突然有一只小蚂蚁爬到了他的身上,并叮了他一下,他就立刻把那只蚂蚁碾死,并用脚踩死了旁边所有的蚂蚁.
就在他踩死蚂蚁的时候,天神现身了,并用手中的拐杖敲打着哲学家的脑袋,说道:“你既然以类似上苍的方式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那么你又有什么资格去批判上苍的行为呢?”
宽容待人,严格要求自己,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现代人为人处世所应做的正确选择.但是,在我们的周围总是存在有这样一些人,当评判别人的事情的时候,总是慷慨激昂,头头是道,教导别人不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然而一旦他自己身陷其中,身份由旁观者变成当事人的时候,往往就没有了标准,一不小心,就会犯了与他人的相同的错误.
人是一种感性的动物,对事情的处理往往会以自己看到的景象为标准,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来判断,因此对待别人的要求与对自己的要求就有了双重的标准.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一方面用放大镜观察别人的行为、失误,对他人评头论足,说三道四;而另一面却又放纵自己,任由自己发挥,毫无标准可言.殊不知,当我们再用放大镜的眼光对待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用放大镜对待我们.那么,我们可以想象,由此产生的冲突有多么的后患无穷.
有那么一些身在职场的人常常会抱怨公司缺乏一种融洽、和睦温馨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也缺乏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氛围,而其实真实的情况是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主动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只是在一味地抱怨而已.事实上,人在职场,当你主动问候别人,对别人微笑,你也一定会得到别人同样真诚的问候和微笑.俗话说得好:“不要总是抱怨别人的不好,看到别人是如何对待你的,你就会知道你是如何对待别人的.”
其实,改变自己工作的环境很简单,只要每天早上都面带微笑地去上班,在遇到他人时,能够礼貌地点头致意,微笑地说出“早上好”之类的话,下班时,再以真诚的道别作为结束,你的心情一定会保持一整天的轻松快乐,并且会把这种快乐传递到他人的心里.身在职场,本来就是一件无奈且繁杂的事,在这种时候,你需要牢记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期待别人或者是外部环境的主动改变,相反的,只要改变自己,环境就会因你而改变.
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的责难少一点,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必定会轻松愉悦许多.否则,我们面临的便只有无穷无尽的误会与烦恼,怎样选择,其实答案显而易见.
古人有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谓“严于律己”,不用说,一定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约束,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个人自然也有个人的“纪律”,而这个“纪律”,指的就是对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时常的做自我批评和自我检讨.所谓“宽以待人”,则是面对各种误解和委屈而毫无怨恨之心,以德报怨而不计较;不过高地要求别人,允许别人有缺点;给别人时间和空间,让他去改进自己的缺点;给别人机会,让他屏蔽自己的缺点;不要评论别人的缺点,不要宣传别人的缺点,更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古人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即是这个道理.
但是生活中,却常见有的人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凡是敝帚必然自珍自夸,凡是他人必然求全责备,时而感世伤怀,时而悲天悯人,时而怨物,时而自嗟.总而言之,昂昂然天地间唯我独尊,世间万物难入他的红眼.
世界上,不同的事物各有长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皋敏而不工,相如工而不敏”……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又何必囿于成见不肯多一分包涵呢?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看人、对人,要见人之长,容人之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别人宽容自己,自己就应该宽容别人,不情愿别人苛求自己,也就不应该苛求别人.学会将心比心,以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这
点击显示
政治推荐
热门政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