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
问题标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
问题描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心》

材料二:今后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指夏王朝)之世者,必为鲧(禹之父)、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行。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 ──《五蠹》

材料三: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杀。 ──《公输》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谁的主张?其思想可能源于谁?

(2)材料二体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据材料概述其主张。

(3)材料三是战国时期有较大影响的某一学派的观点,指出这一学派的名称及其材料表达的观点。

(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出这一现象的历史称谓并说明其意义。

曹宏强回答:
  (1)孟子。孔子。(2)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去进行改革,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3)墨家。墨子反对战争。(4...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