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古文阅读】高梁桥①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
问题描述:
【古文阅读】
高梁桥①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②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⑤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⑥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作者袁宗道,选自《晚明二十家小品》,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注释】①高梁桥:临近极乐寺,为北京西郊名胜。②绀(gàn):天青色。③张盖:张开的车盖。④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帽子。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⑤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⑥情障:这里指心愿。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②极乐寺去桥可三里 | ___ |
③路径亦佳 | ___ |
④大可七八围许 | ___ |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6)作者在高粱桥看水,看堤,看___,看___,将风景写得具体生动、摇曳多姿。请联系第3节的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韩迎春回答:
(1)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
①绵延好几十里远.数:几;
②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去:距离;
③道路的风景也很好.佳:好;
④松树大约有七八围粗.许,表约数,上下或左右.(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暇日”时间状语,其后要停顿;“曾与黄思立诸公”与“游此”是主谓关系,其间需停顿.故句子划为: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3)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主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同时还要兼顾句子的通顺.
句中重点词语有:攒簇:聚集;间:间隔.句意为: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聚集成林,以几处水田间隔着.(意思相近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细读第3节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解答.
佛庐、道院、远树、水田、西山(任意两个即可);为下文中郎的赞叹做铺垫,首尾呼应;表现了作者对高梁桥周围景致的喜爱,引发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
答案:
(1)①几;②距离;③好;④上下或左右.
(2)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3)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聚集成林,以几处水田间隔着.(意思相近即可)
(4)佛庐、道院、远树、水田、西山(任意两个即可);为下文中郎的赞叹做铺垫,首尾呼应;表现了作者对高梁桥周围景致的喜爱,引发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