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材料:东汉顺帝之前,选官过程中就已经存在射策、对策等考试之法。起初,察举制在操作过程中不试笔墨,民间评议时朝廷选官共有重要参考价值。达官贵族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获得官职,
问题描述:
材料:东汉顺帝之前,选官过程中就已经存在射策、对策等考试之法。起初,察举制在操作过程中不试笔墨,民间评议时朝廷选官共有重要参考价值。达官贵族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获得官职,又令子孙修经明义,取得世代进官场的特权。豪族势力把持乡举里选,也就控制了选官途径。如此一来。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致使察举成为少数人扩大权力的工具。阳嘉年间,汉顺帝下令,士人不满四十岁原则上不能应选,倘若真的才学卓异,可适当放宽;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其中包括笔试;“诸生(儒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章句家法是儒学经术,“笺奏”则是行政文书;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阳阳新制的产生,标志着蕴含于察举制度之内的、与“以德取人”、“以能取人” 并存的另一种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制度化。这就是通过某种专门知识的程式化测验,来决定官员录用资格。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阳嘉新制出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阳嘉新制的变化之处及其影响。
李亚斌回答:
(1)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东汉顺帝之前,选官过程中就已经存在射策、对策等考试之法”可以得出用考试选官的方式已经出现;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起初,察举制在操作过程中不试笔墨,民间评议时朝廷选官共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得出官员的选拔不仅需要重视德行也要重视能力;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致使察举成为少数人扩大权力的工具”可以得出察举制存在弊端.
(2)“变化”,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汉顺帝下令,士人不满四十岁原则上不能应选,倘若真的才学卓异,可适当放宽;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可归纳为对应试者年龄要求;需要通过政府的考试.“影响”,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阳阳新制的产生,标志着蕴含于察举制度之内的、与‘以德取人’、‘以能取人’ 并存的另一种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制度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儒家思想的传播、提高官员文化、打击豪强贵族特权、科举制的创立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
故答案为:
(1)背景:察举制存在弊端(选官过程中存在利益勾结、达官显贵与豪族势力垄断仕途);用考试选官的方式已经出现;官员的选拔不仅需要重视德行也要重视能力.
(2)变化:对应试者年龄要求,需要通过政府的考试.
影响: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打击豪强贵族把持官场的特权;有利于选拔出具有真才实学,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行政能力;考试的方法为后世科举制所采用,影响深远.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