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历史 材料一: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申遗部分22个遗产点
问题标题:
材料一: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申遗部分22个遗产点
问题描述:

材料一: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申遗部分22个遗产点在中国,包括各帝国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等。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1)①材料一中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它的开通有何历史作用?

②中国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了大批使者来中国。根据材料二判断,这些使者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说一说,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史实还有哪些?(举一例)

材料三: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2)材料三中的“但愿海波平”和 “逐荷夷”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从汉唐到明清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结合。

(3)材料三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四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四的另一个观点。

段仁君回答:
  (1)①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②据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可知,日本派遣了大批使者来中国的目的是向中国学习.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史实还有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玄奘西游天竺,学习印度佛学.   (2)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但愿海波平”和“逐荷夷”分别指的是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从汉唐到明清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开启、繁荣、萎缩的过程.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从友好交往到遭受外来侵略.   (3)据材料三“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可知,材料三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四的对外抗击外敌入侵.材料四的另一个观点是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如: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他们残害维吾尔等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清政府派人招降,惨遭叛军杀害.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并宣布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要株连.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故答案为:   (1)①事件:张骞通西域.作用:沟通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②目的:向中国学习.史实: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2)事件: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变化:开启、繁荣、萎缩,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从友好交往到遭受外来侵略.   (3)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另一观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史实: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