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雷锋精神是否过时?
问题描述:
雷锋精神是否过时?
沈德耀回答:
已经过时!因为他是个大骗子!
本文资料来源于《雷锋日记选》和《雷锋全集》,并无半点篡改或断章取义,请大家自己对证.
雷锋演义之一:照顾一位老太太的故事
题注:如果是记者在雷锋事迹的基础上“演义”雷锋故事,我们应该批评记者,可是,下面你将看的是雷锋自己“演义”自己的事迹!
1960年6月Ⅹ日雷锋日记
因公外出,我在沈阳车站,看见了一位老太太,在汽车旁边焦急的徘徊着,像是有什么困难.我上前询问,一看证明,原来这位老太太是从山东来部队找她儿子,路费用光了.我了解清楚后,立即请她老人家吃了饭,并且给她买好到她儿子驻地的车票.本月8日,这位老太太的儿子,给我们部队首长写来一封感谢信.
1960年9月雷锋讲话纪录(经雷锋审阅并修改标题)
小标题:照顾一位老太太
(今年)6月上旬,我因公外出,在沈阳火车站乘车回抚顺.早上5点,我背着背包刚走近天桥,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背着个大包袱,走几步歇一歇,很吃力.我急忙赶上前去,帮助老人背起包袱,搀扶她上火车……给老人找了座位……拿出车站买的几个面包,送给老太太一个……老太太说她从山东来,到抚顺去找儿子,但又不知道儿子的住处,她掏出一个信封,上面写的地址是“抚顺市ⅩⅩ信箱第四宿舍”.这个地方我当然不知道.……到了抚顺,我领着老人四处打听,走走停停地快9点了,终于找到了——这个“ⅩⅩ信箱”原来是个保密工厂.……我本不想汇报这件事……谁知,那老人的儿子果真给部队写来一封信,请求领导表扬这位不知名的战士.那天我回连晚了3个小时,想瞒也瞒不住.
以上文字均出自《雷锋全集》.
照顾一位老太太的故事,雷锋在日记中记述的很清楚,故事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1、在汽车旁看见了一位老太太焦急的徘徊,便上前询问——2、这位老太太是从山东来部队找她儿子,路费用光了——3、我立即请她吃了饭,买好到她儿子驻地的车票.
可是,到了雷锋的讲话纪录里面,故事却“演义”为四个环节:1、走近天桥,看见老太太背着个大包袱,很吃力.——2、帮助老人背包袱,搀扶她上火车……给老人找座位……拿出车站买的几个面包,送给老太太一个——3、老太太说她从山东来,到抚顺去找儿子,但又不知道儿子的住处,她掏出一个信封,上面写的地址是“抚顺市ⅩⅩ信箱第四宿舍”.——4、到了抚顺,我领着老人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
不但日记中三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又增加了第四个环节.在日记中,雷锋请老太太吃饭有可能,关于买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很“仔细的”,老太太出门更是要算计好路费,甚至坐快车还是坐慢车都要计划好.至于那个“画蛇添足”的第四个环节,明显是在编造,因为雷锋日记中有记载:请老太太吃饭、给老太太买票,之后呢,故事结束了.
“雷锋演义”之二:“抢救7200袋水泥”的故事
一、1959年11月14日雷锋日记:深夜了,我还坐在车间调度室里,看一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书…….
深夜11点钟了,走出门外……突然下起雨来.陈调度员说,工地上还散放着7200袋水泥.陈调度员急得手足无措……
这时,我猛然想起了党的教导……一种无穷的力量鼓舞着我,跑到宿舍,发动了二十多个小伙子,组织了抢救水泥的突击队,有的找雨布,有的找芦席,盖的盖,抬的抬,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避免了国家财产受到重大损失.
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昂首阔步回到了宿舍……
二、1960年11月5日雷锋忆苦思甜报告:
1959年8月……李书记买了一本毛主席著作给我……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学习毛主席著作……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学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到半夜,突然下起雨来,我跑到调度室听说还有7200袋水泥没盖,……我想起了向秀丽,想起了毛主席的教:“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这时,我马上叫起二十多个青年,把自己的棉衣、被子拿去盖(在水泥上)了……
三、1960年末雷锋讲话录音:
有几天晚上,我学习毛主席著作到半夜.我们那个王师傅开会回来,他对我讲,小雷你怎么还没睡觉哇.我就对他讲,为了学习毛主席著作,我不想睡觉哇.
王师傅讲,气象台预报今晚有大雨.当时,我想到工地上还有很多材料,打湿了不好办,我就跑到调度室,告诉了调度员.调度员才想起前天工地刚好运来7200元水泥,没有东西盖呢,他急得没办法.
我就马上往外跑,我一直去找工会主席,找车间领导……我把自己的一件棉大衣脱下来盖在水泥上……又跑到宿舍,把自己的被子、褥子一起拿出来盖在水泥上.当时我一面跑一面叫,叫来20多个工人同志,组织了一个突击队,我们找来一块大雨布,很快就把水泥盖好了.
第二天,党委书记天还没亮,就到办公室里来,当时我在办公室看毛主席著作.
为了让网友看的更清楚,我把这个抢救7200袋水泥的分成四个环节,每个自然段一个.大家先看着,雷锋是怎样不断的“改编”自己的先进事迹.至于改编事迹的目的,大家见仁见智,我先不下定论.
有些网友说雷锋因当时“年幼”,记不清解放前的事情,我的质疑有点小题大做.那末,就请大家看看“雷锋演义”,这些可都是刚刚发生的故事,并且雷锋此时20多岁,记忆力正是最佳时期.这些刚刚发生的事情,难道雷锋也记不清,在讲台上就可以“信口开河”吗?
(1)59年11月14日的事,记得是当天的事.当时所述说的是用雨布、芦席去盖水泥的.60年11月5日在回想时,说起一年前的保护水泥,“把自己的棉衣、被子拿去盖”.
(2)59年11月14日:盖完水泥是“昂首阔步地回到了宿舍”,可是60年末的日记变成“第二天,党委书记天还没亮,就到办公室里来,当时我在办公室看毛主席著作.”.
(3)59年和60年11月的日记都说是“半夜”或“11点”下起雨来;而60年末的讲话录音说是“听王师傅讲要下雨”,才想起工地上有材料,才跑到调度室.
雷锋在1959年11月14日日记中记载的是“坐在车间调度室里,看一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书”.
但是到了1960年11月5日,在雷锋的忆苦思甜报告中,却变成了“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学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到半夜,突然下起雨来,我跑到调度室听说还有7200袋水泥没盖……”
对比一下,不但读的书有变化:由原来的“介绍毛泽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小册子变成了赶时髦的“毛主席原著”;而且读书地点也有变化:不是坐在“车间调度室”,至于转移到什么地方雷锋没有交待.但是,地点变化之后,雷锋就必须主动跑到调度室去,主动的知道“还有7200袋水泥没盖”.于是,“雷锋精神”在雷锋这里又一次得到“升华”.毛泽东曾赞扬雷锋“此人懂点哲
点击显示
其它推荐
热门其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