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其它 【(2013•闸北区二模)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实心圆柱体(圆柱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面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他们将高H为0.10米的圆】
问题标题:
【(2013•闸北区二模)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实心圆柱体(圆柱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面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他们将高H为0.10米的圆】
问题描述:

(2013•闸北区二模)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实心圆柱体(圆柱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面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他们将高H为0.10米的圆柱体挂在绳子下面,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用仪器测出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p,将h和p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进一步研究p和h的关系,他们计算了相邻两次实验中h及p的变化量△h和△p,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二列中.(已知ρ1>ρ2,容器足够深,液体不溢出.)

表一(液体密度为ρ1)

实验序号h
(米)p
(帕)△h
(米)△p
(帕)0.0l00.011000.022000.033000.040
1-0.021000
2-0.01
301000
40.0l1100
50.021200
60.041400
70.051500
80.081800
90.102000
100.142000
表二(液体密度为ρ2)

实验
序号h
(米)p
(帕)△h (米)△p
(帕)0.0l00.0l800.021600.032400.040
11-0.02800
12-0.0l800
130
140.0l880
150.02960
160.041120
170.051200
180.081440
190.101600
200.141600
①实验序号2和13所空缺的数据分别为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6、7与8或14、15、16、17与18等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______.

③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或13~18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初步结论:______.

(b)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和13~18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初步结论:______.

④他们继续分析实验序号9和10或19和20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圆柱体浸入液体后,当h大于______时,压强p不再随h而变化.

虎仿超回答:
  ①观察实验序号1、2的两次实验可以看出,△p的变化量为0,说明压强的大小没有变化,因此,序号2与序号1的压强p是相同的,即1000帕;   观察实验序号13、14的两次实验可以看出,△p的变化量为80帕,因此,序号13的压强值应该是880帕-80帕=800帕.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6、7与8或14、15、16、17与18等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随着圆柱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③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或13~18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计算△p与△h的比值进行比较,可得到初步结论:在圆柱体没有全部浸没液体中之前,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过程中,△p与△h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和13~18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同样计算△p与△h的比值进行比较,可得到初步结论:在圆柱体没有全部浸没液体中之前,在圆柱体浸入不同种液体过程中,△p与△h的比值是不同的,液体密度越大,比值越大.   ④分析实验序号9和10或19和20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圆柱体浸入液体后,当h大于0.1m时,压强p不再随h而变化,这是因为圆柱体的高度为0.1m,说明此时圆柱体已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再变化.   故答案为:①1000; 800;   ②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随着圆柱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③(a)在圆柱体没有全部浸没液体中之前,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过程中,△p与△h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b)在圆柱体没有全部浸没液体中之前,在圆柱体浸入不同种液体过程中,△p与△h的比值是不同的,液体密度越大,比值越大.   ④0.1米.
点击显示
其它推荐
热门其它推荐
  •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