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化学 【初三的溶解度一章的知识点,】
问题标题:
【初三的溶解度一章的知识点,】
问题描述:

初三的溶解度一章的知识点,

蒋谊回答: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结晶,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点击显示
化学推荐
热门化学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