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其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我急.】
问题标题: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我急.】
问题描述: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我急.

焦志伟回答: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掩耳盗钟目录[隐藏]   【注音】   【释义】   【出处】   【示例】   【吕氏春秋原文】   【白话文故事】   【寓意】   [编辑本段]【注音】   yǎněrdàozhōng   [编辑本段]【释义】   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编辑本段]【出处】   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编辑本段]【示例】   明·杨慎《希夷易图》:“《后天图》见于邵伯温之序.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讳之,也.”   [编辑本段]【吕氏春秋原文】   《吕氏春秋》卷二十四不苟论第四——自知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恶人闻其过尚犹可.   钟:古代的一种乐器   况然:"况"地;况,象声词   以椎毁之:之,指代钟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之,指敲钟的声音   [编辑本段]【白话文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图示导读】   这则寓言故事,从一“得钟者”“欲负而走”到“钟大不可负”而“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又“恐人闻之而夺己”,于是“遽掩其耳”.事情发展的顺序很清楚,人物的举动也很鲜明,读时要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懂得自欺欺人的行为是愚蠢的.“掩耳盗钟”这一成语又作“掩耳盗铃”.钟和铃,从前都是乐器,但钟已淘汰,铃却在日常生活中常见,这就是“掩耳盗钟”演变为“掩耳盗铃”的原因.   [编辑本段]【寓意】   掩耳盗钟的人自以为掩上了耳朵就听不到钟响了,实际上钟响是客观事实,你把耳朵掩上了,钟还是要响,你听不到,别人照样会听到.这则寓言的本意是劝告人们:如果作错事自己假装不知道,如同捂着耳朵偷铃铛,自己欺骗自己.我们不能自欺欺人,这是没有用的.寓言把掩耳盗钟者的愚蠢,描写得很生动.这个故事后来衍化为成语,改为“掩耳盗铃”.还比喻自己害怕就把耳朵捂上   〖简注〗①范氏之亡:晋卿范氏(范武子之后)被智伯所灭时.②钟:似铃而大者.③椎:铁锤子.④遽:急忙.
点击显示
其它推荐
热门其它推荐
  •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