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初中
初二
下册
语文分类导航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初中初二教案设计
19.第一场雪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准备:有关冬雪的录相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及文章的写作背景。1.看录相,导入新课。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录相,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大雪纷飞时的景象)。的确,在我国的北方,每当冬季来临,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2.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像去完成。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
部编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知识点
第12课《唐诗五首》 1.文学常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崔颢,唐代...
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的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人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
马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三中的…。一、我说课的题目是《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
诗五首
教案示例一重点:朗读与背诵难点:体会名句的意蕴,学习鉴赏名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归园田居》1.简要介绍陶渊明,晋代诗人,田园诗歌的开创者。侧重于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2.听读,点拨“秽”、“荷”等字的读音,学生朗读。3.理解诗意:(1)“草盛豆苗稀”一句表明了什么?(2)请想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写出的情景。并...
《沁园春·雪》和《忆秦娥·娄山关》备课资料
Ⅰ.课外古诗背诵【原文】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赏析】这首诗写作者舟行淮河所见。前两句,在天低四野、阴云下垂的背景下,突出了僻静处盛开的鲜花,画面清幽可爱,明暗对比。后两句写晚景,孤舟古庙,冷寂凄迷;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此诗寓情于景。乌云重压下的幽花,虽然醒目,却不免孤寂,似表现作...
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导学案6
二《长征组歌》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重点难点】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自主导学】1.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本文选自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全曲由十个...
《马说》教学设计1
知识与能力: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领会虚词,品味情感,逐层分析语调变化,当堂成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客观正确把握本文提出的怀才不遇的观念。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掌...
《窗》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透过一扇窗,我们能看到些什么?面对一堵墙,我们又能想到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小说——《窗》。(板书课题、作者)师:请大家默读一遍课文。(生默读课文)师:谁能用简炼的语言概述小说的故事内容?生1:发言。生2:发言。师: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本文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生3:两个。师:分别是……生3:靠窗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