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练习题
初中
初三
北师版
上册
语文分类导航
课后练习
暑假作业
寒假作业
家庭作业
考前练习
总复习
同步练习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初中初三北师版练习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
内容预览: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问撩情,激...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留学巴黎》同步练习
内容预览:《留学巴黎》同步练习一.基础训练营。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yì)然(juàn)念迷(wǎng)奢望()琐屑()眩晕()2.请用恰当的词语代替句子中画横线部分,意思也不改变。(1)每次演出,他总是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2)艺术是要以物质作基础的。音乐对于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的人来说是听而不闻的。(...
北师大版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过半,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的语文知识又丰富了不少。又到了检查大家知识掌握情况的时候了,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北师大版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希望大家认真去完成每一道题目。祝你取得好成绩!别忘了卷面分。北师大版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班级姓名成绩一、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木nè()云yì...
《贾芸谋差》同步练习1
第一部分:1、常识填写。(2分)⑴本文选自,作者。⑵课文节选的这一回原题为“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这里的“醉金刚”是,“痴女儿”是。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贾芸听他唠叨的不堪,便起身告辞。B、倪二听见是熟人的语音,将醉眼睁开看时,见是贾芸,忙把手松了,列趄着笑道……C、那天已是掌灯时候,贾芸吃了饭收拾安歇,一宿无话。D、...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教案
内容预览:比较·探究《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教案原文: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译文:最好能铲去君山,让湘水畅快地四处流淌。这巴陵浩浩荡荡的江水啊,仿佛都变成了美酒,醉杀了整个洞庭湖地区,你看那满山的红叶,不就是洞庭之秋醉后的容颜吗!讲解:这三首诗写于公元759年秋天。这年春天,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还。不久,李白出游...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教案
内容预览:比较·探究《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2、领会报告文学的一般写法,并理解其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3、体会战争给士兵及家庭带来的苦难。教学重点从“漫谈入手”,理解本文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教学要点一、导入保尔·柯察金,这个人物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谁能说说他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时期?(生:苏联卫国战争时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同步练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常识填写。(2分)⑴消息的主要结构有三:、和。⑵消息的主要特点是。2、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胜利南渡”点明了。(2分)3、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5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结果:4、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2分)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
2017学年高一下册语文《项链》课后习题答案
要想让自己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还需要课后多做练习,接下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项链课后习题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享乐(xi3ng)资质(z9)惊骇(h4i)饮鸩(zh8n)止渴B.请柬(ji3n)寒伧(chen)玫瑰(gu@)面面相觑(q&)C.粗壮(ch&)誊写(t6ng)偿还(ch...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李逵见宋江》教案
内容预览:12、《李逵见宋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与《水浒传》的相关内容。【过程与方法】:⒈弄清小说的结构安排,把握行文线索,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⒉反复默读课文,欣赏体验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把握文中李逵和宋江、戴宗等人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⒉从古典文学作品中...
《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同步练习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