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初中
初三
苏教版
语文分类导航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初中初三苏教版教案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28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2.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思想情操。3.背诵全诗。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朗读、背诵诗歌。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李白因为他的个性浪漫洒脱,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被人们称为“诗圣”...
高中说课材料《绿》
对教学内容的总体思考散文,可以铿锵得象诗,雄壮得象军歌、生动曲折得象小说,活泼尖锐得象戏剧的对话。著名女作家冰心道出了散文的共性:散文不管用怎样的表现形式,作者总是要追求他的某种真挚情致的表现。教学大纲中对高中阶段的散文教学有明确规定:理解和分析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及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考纲中亦规定考生应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初步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
《学问和智慧》教案
这篇教案我只写了上课的大致流程,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建意。教学目标:1、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的观点。2、理清文章结构。教学设想:本文以自学为主,老师只是引导和点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讲讲。赵括有没有学问?他为什么却大败呢?(学生答...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一双手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第25课一双手共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简明扼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能针对“一双手”的种种描写作批注,并说出文章抓住“一双手”来刻画人物的原因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特征刻画人物2、批注课前准备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乌马河的传说》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乌马河的传说》读后感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读《乌马河的传说》的收获抓住一两点来谈,不必...
诵读欣赏《送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送行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出现的“不谙世故、凄怆、邂逅”等生字词。2、讨论理解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问题。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难点对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的理解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了解作者,初读课文1、首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释①,谁能说你从注释①中搜集到了...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重点难点: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的内容。2、培养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3、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4、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教学重点:1、朗读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2、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人谈诗》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想象描绘体会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蕴涵的意境。2。在体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分析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3。赏析《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意境,学习作者把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清晰表达的方法。5。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一,导入课文: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古往今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你记忆的仓库里,一定有你所喜欢的诗歌。能不...
《一厘米》教案设计
《一厘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学会体谅父母,爱父母。下面是该课文的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1.抄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人物性格。3.母亲节,班上开展“母恩难忘”的感恩活动。请你把这次活动的内容、收获制作成手抄报,作为送给母亲的特殊礼物。请为手抄报写一段“编者的话”,说明这期手抄报的主题。4.今...
九年级语文上册 绿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第22课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说出文章所描写景物的特征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感。2、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处写批注。3、用“吟哦讽诵”的方法来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感悟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圈点勾画各种符号的具体作用。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2、点评精要。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好本文的示范批注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走近朱...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