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初中
初一
苏教版
语文分类导航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初中初一苏教版教案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6
《十三岁的际遇》学习目标:1、能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2、能从作者的经历中得到一定的启示3、能积累一定的词汇课前学习:熟读课文做好批注。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导入:北大,是一所很多学子向往的大学,一位女孩十三岁进入北大,如今已有三各念头,北大在她的脑海中有什么印象呢?思考,划出相关的词句3组织交流交流第二块:精读课...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学目标: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教学重难点: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方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统复备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1、课前5分钟播放歌曲《童年》。2、师讲述:一首《童年》将我们带回了如诗如画的岁月。童年是美好的,是有...
《观刈麦》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上午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白居易的《观刈麦》。下面我将从析教材、探方法、讲过程、说亮点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一、析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观刈麦》是苏教版七下第六单元《古代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主题是“诗词拔萃”。《观刈麦》通过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1、 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2、 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3、能学会对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疏通文句,学会对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教学难点: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16
十八、斜塔上的实验一、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优美的词语:漫不经心、一劳永逸、卷帙、付诸行动、兴高采烈、窃窃私语等。积累发人深思的语句。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的巧妙构思。3、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的科学思想以及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巧妙的文章构思。通过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写人物传记的文章也...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细读课文,理出空间顺序。(2)概括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了解文中重点说明的建筑的风格。(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的特点,体会说明文中生动形象的描述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根据中山陵全景图介绍建筑布局,或根据课文相关说明画出示意图,形成对空间顺序的感受和认识。(2)体会中山陵的设计理念,感受建筑所...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札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期第七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第七单元以“危急时刻”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题课文,两篇拓展阅读。编者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在危急时刻表现出伟大的人格魅力的同时,让学生能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地应对。这篇课文讲的是照例行驶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船线上的“诺曼底”号的轮船突遭...
不做公子王孙——《观刈麦》教学实录
不做公子王孙——《观刈麦》教学实录第一部分:导入师:请同学们静静地看大屏幕上的问题。能全部回答的请举手。[投影展示]·我们每天都要吃的大米和馒头来自于什么植物?·这些植物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收割之后要经历些什么程序才能够成为可口的食物?(学生面面相觑,没有一个同学举手)师:请再看——[投影展示]·你知道什么是刈麦吗?为什么要刈麦呢?[生叽叽喳喳]师...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教学设计5
课题第三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课时 1 课时(总第 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加强朗读,整体感知,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以阅读为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中外著名建筑物独特的思想感情。重难点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2、通过诵...
《天上的街市》教案
20天上的街市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现代诗歌的方法,并了解现代诗的写法和风格。2.理解并学习两首诗歌中运用的想象和联想的手法。3.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指名学生概述这故事)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才能在鹊桥相会一次,这是多么痛苦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