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语文知识
基础知识
初中
语文分类导航
课外知识
综合知识
基础知识
文言知识
文学常识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初中基础知识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我用残损的手掌知识点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我用残损的手掌知识点,包括原文、作者简介、课文赏析和课后练习,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一起来学习吧!一、原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习赏析:有你在我身边
花开,叶落,蝉鸣,雪飘。不知不觉中已经度过了很多岁月,身边人来人往,由每个个性鲜明的人组成的社会将很多东西教授与我,有你在身后,我的生活才在安稳中变得丰富多彩。我的老师,你一定还记得那个烈日炎炎的中午,正坐在办公桌前整理资料的你,抬眼看见了由同学搀扶着的,捂着胃部的我。当时我脸色发青,感觉耳边一切声音都嘈杂的起来,胃部的疼痛害的我连说话都感到吃力。当时我蔫蔫...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字典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出师表原文,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出师表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字典语文网。★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背古诗文:出师表原文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
2016年中考语文词汇注音解释表氛围等
191.氛围fēnwéi指围绕或归属于一特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个体化的气氛192.分泌fēnmì由生物体内的腺体或细胞产生并释放某种物质的过程193.分歧fēnqí(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194.吩咐fēnfù口头指派或命令195.愤然fènrán愤怒的样子
2016年初中七年级下册成语解释汇编念念有词等
55、〖念念有词〗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56、〖语无伦次〗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57、〖精打细算〗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58、〖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之山海经民俗
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
2016年中考语文病句知识点成分赘余之字面上重复二
中考病句类型——成分赘余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堆砌、重复、可有可无、应删去“的”字。字面上重复练习:③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真正具备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④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流了多少鲜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生命啊!⑤我们三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⑥我们二年...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逢雪宿芙蓉山①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②远,天寒白屋③贫。柴门闻犬吠④,风雪夜归⑤人。【注释】①芙蓉山:地名。②苍山:青山。③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④犬吠:狗叫。⑤夜归:夜晚归来【翻译】远处青山迷蒙,我在风雪途中艰辛地跋涉着。天色已晚,在一山村人家投宿,只见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我在茅屋中已就寝,忽...
八年级语文上册巴东三峡知识点
《巴东三峡》是一篇由现代作家刘大杰创作撰写的关于长江三峡风景的文章,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整理了巴东三峡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学习本课有帮助。知识点一、谋篇立意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这一篇,是传统游记的典范,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游记精华之一,刘先生是从宜昌起,逆流而上地游览三峡的,他按照游览的顺序——从西陵峡、巫峡到瞿塘峡一一描绘了三峡中各处不同的水势与山势,大到...
2016年中考语文常用词语解释同音词的不同用法三
(8)年轻(用于两个人的年龄相比较) 年青(年龄相当于青年人这个阶段) (9)反应(外界刺激引起相关的情况出现) 反映(反照出人或物体的形象;比喻显现出客观事物的本质) (10)考察(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取得材料,深切掌握事情的本质) 考查(依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定或审核)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