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小学
二年级
上册
语文分类导航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小升初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水乡歌》教案
教材简析: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有三个小节:第一小节写水多,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现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
27《清澈的湖水》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三、课前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2、读通课文。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4、教师出示生...
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1.通过看这文,了解黄山岩石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背其中的两段。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2~5自然段的内容,体会黄山岩石之奇。2.教学难点──多数学生未去过黄山,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前准备:1.《黄山》录像资料片。...
老北京的叫卖声
小贩街头叫卖的声音称市声,最能移情。各地有各地叫卖的特色,北京通称“吆喝”。北京小贩吆喝起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其声调悠扬和美。妙处在于它的季节感非常显著,听到门外一声叫卖,就有一种直觉,某一季节已来临了。陆放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史梅溪的“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都得自实境的启发。侯宝林说的相声中,极善于学唱北京小贩的吆喝。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内容:《妈妈不要送伞来》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教材分析:这篇小诗用呼号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语言中流露了希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希望自立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教学方法:1: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体验雨中的感受,体验自立的快乐!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
窗前的气球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病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内容。3、通过朗读、讨论的形式,体会科利亚的孤单、寂寞心情,感受同学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题。你会读吗?2、你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呢?3、到底课文写了什么呢?赶快读读课文吧?二、读文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节、认认生字、画出不懂的句子或词语。2、认认生字,...
酸的和甜的字词精彩教学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酸的和甜的字词精彩教学,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酸的和甜的字词精彩教学酸(suān)酸甜辛酸酸味葡(pú)萄(táo)狐(hú)狐狸白狐狸(lí)狐狸狸猫果子狸串(chuàn)一串串门串起迫(pò)迫不及待紧迫待(dài)等待...
《水乡歌》课文原文
水乡什么多? 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 河塘一个接一个, 处处绿水扬清波。 水乡什么多? 桥多。 东一座,西一座, 东西南北千万座, 出门就要把桥过。 水乡什么多? 船多。 千条船,万条船, 白帆片片像云朵, 飘满湖面飘满河。 水乡什么多? 歌多。 千首歌,万首歌, 大船小船装满歌, 歌唱水乡新生活。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信息资料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太空活的课件或图片。2、学生查阅的太空生活资料,彩笔和画纸。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2003年10月,中国...
6.我选我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对自已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成为别人服务。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及朗读课文。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假如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讲些什么?请准备后,说一说。(竞选岗位可以是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小组长……)2、让学生体会情境说一说。二、初读课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