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语文知识
课外知识
高中
高考
语文分类导航
课外知识
综合知识
基础知识
文言知识
文学常识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必修四
高考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五
高一
高二
高三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高中高考课外知识
常见的病句类型
【考情分析】例1、1997年高考题第6题: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C、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审读关键词语
——一种辨析语病的方法辨析语病,是近十几年高考语文必考的题型之一。如何辨析语病,各种教学用书所介绍的方法大同小异,无非是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等等。但是...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常考成语汇编
【摘要】语文常考成语有哪些呢?小编为您提供的语文常考成语一文,希望能够帮助到高三考生!祝愿您2016高考能够榜中提名!高考一轮复习重在打基础,做好厚积薄发的准备。高中频道小编为高三生们准备一轮复习指导,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按需改进。以下是高考语文常考成语汇编,共分四类。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
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复习也要有章法,挑重点复习才是关键,2016高考如何复习一直都是学生们关注的话题,小编整理了2016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希望为大家提供服务。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重头戏,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经常发现它有省略的成分,如果你不知道它省略了什么成分,就不能真正读懂文言文。在考试中,文言文省略常出现在翻译中,翻译时没补出省略部分,否则就得扣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文...
词语选择题解析三法
词语选择题解析三法“正确使用词语”,是高考考纲的基本要求,在高考试卷中往往通过同义词选择题加以考查。很多同学对这类题感到无从下手,常常因不得要领而造成失分。本人在复习指导中通过对大量试题的分析,归纳出此类题解析的三种方法,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解析同义词选择题,大家不妨一试。第一法:选项排除法同义选择中的几对同义词,往往有一两对比较简单,一下子就能辨别出二者的区...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由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2017年高考语文怎么考?怎么答?一、面对大阅读量的策略1、略读提高语文阅读速度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它要求读者可跳过某些细节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以求抓住文章的...
2016年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摘要】复习也要有章法,挑重点复习才是关键,2016高考如何复习一直都是学生们关注的话题,小编整理了2016年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希望为大家提供服务。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的必考试题之一,想赢得高分,需要掌握以下几点解题技巧: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戏剧基础
【摘要】复习要有规划才能事半功倍!小编为您提供的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戏剧基础一文,希望能够帮助到高三考生!祝愿您2016高考能够榜中提名!1、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2、特点:(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
成语使用谨防语义重复的误区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第4题C项,考查了“自惭形秽”这个成语:“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此题要求考生作答的是“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答案是D项。显然出题者认为,C项对“自惭形秽”这个成语使用是恰当的。但笔者认为,C项中该成语的使用是不恰当的。理由如下:据《现代汉语词典...
高考语文模拟卷原文作者:我也答不对"作者原意"
原标题:我是作者,却答不准文章的“作者原意”问:文中蓝色窗帘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答:我看见窗帘就是蓝色的。如此错位的问答,一个来自一张试卷的阅读理解问题,一个是这篇阅读理解文章原作者的回答。几年前,原作者说笑着调侃这张试卷,说问题处处都是“陷阱”。近几天,网上流传的一套高考模拟试卷给了我同样的尴尬:我的一篇文章成为阅读理解的材料,而我答不对文后列出的问题。...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